自强不息 追求卓越—走务实的法大改革发展之路

MBAChina
2010-11-05 15:27 浏览量: 1038

2009年9月4日在新学期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节选)

 


 

  黄进: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国际法专业,先后获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1984年至2009年在武汉大学工作,1987年晋升为讲师,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晋升为教授;历任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法学院副院长、校长助理、校长助理兼教务部部长、副校长。2009年到中国政法大学任职。


  主持和参加中外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专著、主编或参编的著作4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荷兰《海牙国际法年刊》、美国《杜克国际法与比较法杂志》等中外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译作160多篇。学术成果曾获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合作)、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法学二等奖等多项奖项。个人曾获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特等奖、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等,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投资争议解决中心仲裁员、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员。曾为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富布莱特学者、瑞士比较法研究所访问学者、澳门政府立法事务办公室高级技术顾问、国际体育仲裁院雅典奥运会特别仲裁庭仲裁员。

 

  法大目前的地位


  经过57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已经成为以法科为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可以肯定地说,今天的法大,无疑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法学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的一方重镇,无疑是国内一流的法科强校。她拥有国内一流的师资、国内一流的学生、国内最大的法学教师群体、国内最齐全的法学学科、国内最大的法学资料信息中心、自成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系统的法学研究机构、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浓郁的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氛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余万优秀人才,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学术影响和很好的社会声誉。


  今年上半年也有几件令人高兴的事值得在这里一提:一是学校决定聘请我国著名法学家、行政法专家应松年教授担任法大终身教授,法大终身教授增至5位。二是民商经济法学院的王灿发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于文轩的博士论文《生物安全立法研究》被评为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张晋藩终身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李艳君的博士论文被评为2009年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三是商学院MBA专业硕士学位点获得批准。四是我校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得到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认可和支持,成为其联系机构。五是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4项,获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和科研成果奖16项。六是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课程入选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1人被评为北京市教学讲师。七是3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获海外提升专项资助计划资助,其中18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八是到8月底,我校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7.72%,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5.36%。九是民商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定为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十是学院路的改造有不少*,综合科研楼的建设资金2个亿全部由教育部支持,图书馆的重建经费基本落实,国家发改委给1.74亿,文化楼拆迁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法大还面临不少显而易见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办学条件落后、办学资源不足、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学科发展不平衡、教职工待遇偏低、学校管理精细度与效率不高、校园文化和氛围有待进一步优化。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困难与挑战,在今后的改革与发展中去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法大的办学目标定位


  今年上半年,我们学校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主要是要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和法大的实际,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边学边改,推动解决学校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因此,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直在思考法大如何回答这两个问题。


  (一)办什么样的法大


  我到法大后,在调研和了解实际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的同时,反复研读法大的章程、规划和规范性文件,也在思考办什么样的法大和怎样办法大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在我来法大工作之前,法大领导班子集思广益,已对法大的发展目标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服务定向定位和培养目标定位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可以说定位准确、目标清晰。我也非常认同法大在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方面的许多深思熟虑的思想成果,比如说,我们要始终坚持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等。#p#分页标题#e#


  本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想法,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思考一下我们的提法,比如说在发展目标定位方面,我们现在的提法是"把法大建设成为多科性、研究型、开放性、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法科强校"。但我们能否做些细微调整,提"把法大建设成为一所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知名(world-class)法科强校"。


  我是这样来解释这一提法的:


  所谓"开放式",就是要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开放办学,立足北京,面向全国,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以优秀的人才和卓越的学术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于人类的和平、文明和发展。


  所谓"国际化",就是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同时,繁荣发展学校各学科专业,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的创新,推进法大优秀学术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不断提升法大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所谓"多科性",就是要把法大办成以法科为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大学,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为主体的多科性大学,以各学科都办出自己的特色,逐渐达到国内一流的多科性大学。


  所谓"创新型",就是要把法大办成以创新(特别是以教学和科研的创新)为导向的大学。大家知道,在国外有"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之分,后来又有了演绎得比较奇怪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的提法。这种区分引入中国后常常将许多大学误导入重科研轻教学的误区,都提出要把自己建成所谓研究型大学。所以,我这里没有提"研究型大学"。象法大这样的高水平大学,不可能只搞教学,也不可能只开展研究,她得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这三者都很重要,得统筹兼顾,而三者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创新,即培养创新人才,进行知识创新。所以提"创新型大学"比提"研究型大学"更科学,可以兼顾到三个方面,而且,"创新型大学"必定是"研究型大学"。


  所谓"世界知名法科强校",主要突出法大的建设目标是"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有特色"就是要保持和张扬法科的优势和特色,把法大建成"五大中心",即中国法学教育中心、中国法学研究中心、中国法学图书资料信息中心、中国国家立法与法治决策咨询服务中心以及中国的世界法律文化交流中心。而所谓"高水平",就是高在法大的目标是"世界知名"或者说"世界级"的大学,同时是"法科强校"。


  上面,对于办什么样的法大,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简而言之,就是要"把法大建设成为一所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突出了"国际化"与"创新型",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和批评指正。


  (二)法大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至于法大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尽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已作了总体要求和回答,但我们法大还必须对这一问题作出有特色的回答。我想,我校应该通过推行五类教育,即素质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全人教育和精英教育来实现法大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以为,我校要实施素质教育,注意培养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把法大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品质、高品位的"三高"人才。


  我校要确保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从事有关专业实际工作或专业学术工作的高等教育。大学教育必定是专业教育,没有专业教育就不成其为大学。我们法大要通过高质量的专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某一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比如说,我们的法律专业教育,就要把法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实干型、创新型的职业法律人。


  我们要开展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或者说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通识教育通常是指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其目的是要把受教育者作为一个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两者不是互相排斥的,而应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曾有一句名言,即"通识为本,专识为末"。他显然更加强调通识教育的作用。我们法大至少要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法大学子培养成为古今贯通、中西融通,人品高尚、文品高美、学品高雅的博雅之士。


  我们要推行"全人教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我们要秉承法大"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精神,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群诸方面全面发展,不求他们成为完人,但求他们成为全人,就是成为完完全全的人,健健康康的人,正正常常的人,全面发展的人。#p#分页标题#e#


  我们要坚持精英教育(eliteeducation)。精英教育就是追求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社会精英的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们法大在国内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是国内一流的大学,当然要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把法大学子培养成社会精英、国家栋梁,今后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人。


  我想,我们法大如果能够很好地推行素质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全人教育、精英教育,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会定位准确,我们人才培养质量就会有保证。


  今年是法大建校57周年,也是法大改革开放后恢复招生30周年,这个学期,我们还要举行法大恢复招生30周年活动。57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法大的进步是明显的,法大的发展是快速的,法大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我们在这里工作和学习,当为法大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法大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要走的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我相信,在教育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只要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精神,开拓进取,埋头苦干,把法大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坚守法大的精神


  --黄进校长2010年6月25日在中国政法大学2010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节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为法大2010届研究生举行一个简朴而又隆重的毕业典礼,意在表达学校和老师们对毕业同学的惜别之情,也让同学们有机会表达对学校和老师们的感激和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为同学们的学业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对辛勤培育学生的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研究生导师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这些历史的回顾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同学们本应在更好的条件下读书,但学校没有能提供,对你们有点不公,让你们受了委屈。但我想,你们经过这番艰难困苦的磨练,一定会有利于你们今后的成长,你们今后必成大器。


  但我在想,当你们别离法大时,你们能从法大带走什么。我想你们真正能带走的是法大的精神、法大的气质。什么是法大的精神?什么是法大的气质?我个人认为,那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人文精神,那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那就是"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那就是"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和谐发展"的团队精神,还有"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气度,"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情怀,"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术品格,"公平至上,正义优先"的价值观,"只想真理低头"的骨气,等等。这些精神可以说浓缩在我校"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之中。大家不难看出,法大的精神有大气、大度和大爱的特质。所以,从今往后,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无论你们居何高位,无论有多少财富,你们都要牢牢记住法大的精神,坚守法大的精神。


  同学们,在你们即将告别法大的时候,作为你们的校长,我送给你们两句离别赠言。第一句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今年,我儿子参加高考,他告诉我北京市高考作文题就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我对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刻。"仰望星空",说得简单点就是要有理想,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说得简单点就是做事实诚,一步一步向前走,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落在实处。


  我以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理想,要有追求,要有点理想主义,甚至要有点完美主义。既要有大理想,也要有小理想,既要关注民族、社会、国家、世界、人类的命运,也要关注个人的长远发展和奋斗目标,追求健康、幸福、快乐的生活。千万不要因为碰到一点点困难、一点点挫折、一点点不顺心,就垂头丧气、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如意,正常!事事如意,反而不正常。但我们绝不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做事,不虚浮、不浮躁、不空谈、不好高骛远,一步一个脚印,把眼下脚下的事情做到最好。


  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这只是普通的常理,人人都知道。但常理就是至理,要做到、做好、做实并不容易。但我相信,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践行了,努力去做了,你们离成功就不远了。


  我送给你们的第二句离别赠言,就是"凡我在处,便是法大"。据说,这句话是我校郑永流教授的名言,我不妨在这里借用一下,转赠给大家。一个大学是由三种人组成的,即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大学共同体。我们看一个大学办得怎么样,办得好不好,不仅要看教师的学术水平,要看生源的质量,要看职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更要看其校友在社会上的表现,看他们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对人类社会的文明所做出的贡献。同学们毕业后虽然离开了法大,但你们依然是我们法大的校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法大人"。不论你们明天身在何处,哪怕是在天涯海角,你们都将是法大的名片,代表法大的精神,体现法大的气度,展示法大的风采。法大的命运与所有法大人息息相关。所以说,凡我在处,便是法大。我真诚希望大家常回母校看一看,常到晓月河边转一转,继续关心、支持、爱护法大。法大不仅仅是你们度过三年青春年华的母校,更是大家身后的坚强后盾,更是大家永远的精神家园!#p#分页标题#e#


  再见了,同学们!


  再次祝福大家!祝大家幸福!祝大家平安而快乐!祝大家成功!祝大家一路走好!


  谢谢!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