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致敬港珠澳大桥上的那道身影!

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系
2018-10-25 09:39 浏览量: 3278

MBAChina网讯】

10月23日,

一桥飞架三地,碧海变成通途,

作为“世纪工程”的建筑,

紧密联系三地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10月24日上午9时,

港珠澳大桥通车运营,

至此,

港珠东西,长虹卧波,

天堑南北,通途无阻。

能抗8级地震,挡16级台风,

能经受30万吨巨轮撞击,

寿命至少120年,

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

这就是世界最长的大桥——港珠澳大桥!

“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上这样评价。

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5公里,拥有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突破了海底隧道最长、隧道埋深最深、单个沉管体量最大、使用寿命最长、隧道车道最多等多个世界级难题。

5.6公里海底隧道施工过程中,从120个钢圆筒快速筑岛的创新工法、5664米复合基床的“3D打印”、33节巨型航母般的沉管对接,再到6000吨级最终接头的海上吊装,中国大桥建设者用自主研发的装备托起了世纪工程的建造。

大桥有多炫酷?

人类建设史上迄今为止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的跨海公路桥梁,诞生在了中国的东南一角。

在这样一项浩大的工程中,也有着重师人的身影——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行政总监重师1979级优秀校友韦东庆。

2993天,头发白了,眼睛花了,大桥建成了!

今天是大桥通车运营的第一天,我们也有幸采访到了韦东庆学长。

学长说,从2010年8月13日他上任到大桥建成正式开通,一共 2993天。8年零2个月里,考验的不仅是能力也是意志和耐力。他说:“这两千多天对我们来说就好像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比赛,我们就是马拉松式地奋战, 从头到尾必须是一气呵成,不能掉队。”

(头戴安全帽身穿救生衣,这是大桥建设中他们最常见的样子。)

在重师的这四年,太重要了!

1979年9月进入重师读书时,还不到16岁身高一米六出头的韦东庆还有过在开水房被老师好奇的问是不是新生的经历。学长愉快的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活说:“四年间我的身高长了十公分”“16岁到20岁的4年太重要了!对我毕业后几十年的学习、工作都有很深的影响,是重师给我种下了热爱教育、投身教育事业的种子,我未来还想回归教育,为孩子们科普桥梁知识,激发他们未来做科学家、工程师、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大二时的韦东庆学长)

学长说

读书时,他经常去图书馆,但不止看化学相关书籍,还看了很多历史人文方面的著作,正是这些触类旁通的、被学长称作“不安分守己”的学习让他读研究生时选择了科学哲学专业。

韦东庆学长和重师绝不是“毕业”就可以断开联系的。2013年12月19日,学长应邀做客我校“三春湖讲坛”。讲座中,他讲述了自己读书时艰辛求索、不断拼搏的故事,勉励同学们要有不服输的精神,有敢于证明自己的信心。作为学长,他一直有想要回校与学弟学妹们交流的愿望。“向母校汇报心路历程,与学弟学妹交流”学长谦虚地说。

在采访末尾,韦东庆学长寄语重师的学弟学妹们:“我们学师范的同学应该做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相比于非师范专业的学生,这是对师范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同学们应当有自信,把握学校综合性的优势,把握未来的方向,提高个人素质。”

学长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工程和文化都是 ‘桥’,新时代的巨型工程延续着文化传承。”对我们重师人来说,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传承意味着向榜样学习,意味着在前辈铺就的成功道路上奋力前行,我们期待着未来与韦东庆学长做更多的交流。

编辑:

(本文转载自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