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学院:真正的强者不是硬扛,而是“韧性”成长

长江商学院
2022-09-07 12:06 浏览量: 5250

今天的我们处在一个剧变的时代。面对外界的风云变幻,不管是普通个体还是企业领导者,拥有强大的心理韧性成为保持内心确定感的心灵武器,帮助我们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韧性到底意味着什么?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和大变革的世界,个人和企业应该如何打造韧性?组织的韧性是否等同于个体韧性的简单叠加?

在近期举办的“驭变而行的力量”EE年度论坛暨《韧性》新书发布会上,长江商学院张晓萌教授,携手长江商学院傅成玉教授,广东美东泰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泽瑶及京东集团副总裁蔡磊,就韧性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同探寻了个人韧性的打造之路,以及企业领导者如何将个人韧性传导为组织韧性乃至社会韧性。我们将现场的精彩内容做了摘编,希望能助你“韧性”成长。

什么是韧性:

“韧性不等于死磕,不是做无畏的较量”

张 晓 萌

长江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副教授

领导力与行为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副院长

《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作者

生命到底是什么,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首先去敬畏生命,然后学会与自己和解。

什么是韧性,韧性不等于死磕,不是做无畏的较量,是用科学的方法寻找热爱,寻找生命的意义。一个有韧性的人,可以从逆境中反弹回来,而且可以持续地从逆境和困境当中成长并获益。

因此,韧性的打造,是一种向内重拾信念向外探索并且连接的过程。

《韧性》一书中的核心模型,韧性飞轮,有三个叶片,觉察,意义和连接,我与自己,我与世界,我与他人的关系,但是核心要义在于整合,这意味着,无论从哪一个叶片入手,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轻轻助推就能启动一个叶片,一个叶片的启动,会带动另外两个叶片,当我们能够用不断的力量将韧性飞轮转动起来的时候,就会变得越来越坚韧。因此,韧性带给我们的是一生持续追求幸福和意义的力量。

我们人类都经常会犯两种致命的错误,第一种就是在我们完全控制不了的事情上,我们使劲想去控制,但是与此同时,对于那些我们可以改变,可以控制的事情,我们却视而不见,由此推卸责任。

但实际上,大家是有选择的,对于建设心理的韧性,我们要不断找寻那些可以控制,可以改变的内在力量,从而抵御那些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

傅 成 玉

长江商学院大型企业治理与创新

管理实践教授

长江商学院CEO联盟主席

碳中和国际研究院创始人

中国石化原董事长、党组书记

在当今世界,我们需要《韧性》这样一本书。

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世界来说,都处在迷茫阶段,新冠疫情也依旧困扰着我们正常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把自己静下来,需要重新思考,重新提升对未来的认知能力。

《韧性》一书中介绍的方法、逻辑,就是认知自己,先把心静下来,再来提升,从而提高韧性。

企业和企业家经历很多,是因为我们有足够强大的韧性才能够发展到今天。但是,今天的韧性,和明天的韧性,在某些领域是不同了。

蔡 磊

渐冻症抗争者

京东集团副总裁

“互联网+财税”联盟会长

我觉得韧性是人面对生命挫折打击,困境绝境,甚至是面对生死,还要积极面对和积极创造的能力。

当我患病的时候,觉得很受打击。40岁,应该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事业有成,刚刚组建家庭,觉得人生要迎来非常美好的时期,然后当头一棒。

当时我也是一段时间面临绝望,后来深入地了解、投身到病情、病友之中。我想能不能为自己,为这些病友,这些很善良的人,为他们做一点事。咱们能不能在这个事情上做点贡献,能够展现更好的精神面貌。

韧性的打造:

“韧性来自于持续性小赢的行动”

张 晓 萌

长江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副教授

领导力与行为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副院长

《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作者

人生除了生死,没有终局,逆境并不代表终局,逆境代表着选择的开始,当我们逐渐地能够摆脱对于外在的依赖,从内在去找寻确定感和幸福感的时候,这种智慧就叫做能力。

无论我们遇到什么,保有一份对生命的热爱,在生活和工作中去捕捉这些幸福瞬间,其实是我们应该持续修炼的一种能力,因为唯有热爱才能抵挡漫长的岁月。

改变何来,韧性何来,来自于持续性小赢的行动。人类的幸福感,更多的是取决于我们所经历的积极情绪和积极体验,以及积极的微小行动的改变,而不是他们的强度。

因此,发现美好,永远保有一份童真和孩子般的好奇才能感受到这个世界发生什么。

韧性的打造不仅仅是止痛,我采访了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人,我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很强大,他们虽然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和困境,但是他们很快乐;还有很多人,他们自称为快乐,但却很脆弱,甚至不堪一击。

因此,韧性的打造带给我们的是如何通过智慧成为快乐而强大的人,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力量。

傅 成 玉

长江商学院大型企业治理与创新

管理实践教授

长江商学院CEO联盟主席

碳中和国际研究院创始人

中国石化原董事长、党组书记

我们过去打造的韧性是在已知的赛道上,具有可预判性。

然而,正处在新技术推动未来世界变革时期的我们,在培育生长韧性过程中,要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韧性》这本书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谈认知。

认知是什么呢?

打造韧性的能力本身是提高认知能力。

我们现在要用元宇宙的思维来认知未来,人的本质是想超越你自己,超越昨天。如何超越,怎么实现未来的世界,就是提升人的认知能力。

现在存在的对提升认知能力的最大障碍,是把熟知当真知。

我认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的领导者就容易被过去的成绩蒙蔽。未来的世界,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生活方式的变革,是发展方式的变革。

要为未来做准备,要为明天的需求做今天的事,不能用过去的成功做今天的事。我们的认知能力要超出现象给我们带来的感官的直觉认识,我们要用理性推断未来的东西。

03

韧性的传导:

“幸福的终极奥义是利他”

张 晓 萌

长江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副教授

领导力与行为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副院长

《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作者

幸福的终极奥义是什么?

是利他。

当我们自己能够成为幸福而美好的人的时候,接下来就是要把这种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传递给身边的家人朋友,传递给我们的员工。利他是非常美好的传递,叫做韧性传导。

人生最好的状态,不是我们不犯错误,而是我们从不放弃成长,是韧性让我们所有的经历都成为我们的财富、幸福和意义的源泉。

不要忽视我们作为个体打造心理韧性的力量,因为你的韧性传递会影响身边更多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又一个具有韧性的个体,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又一个具有韧性的团体,包括组织,最后,我们才会具有高韧性的社会。

无论大家面对怎么样的问题,任何的困境面前,其实我们都有选择,与其向阳而行,不如成为自己心中的太阳,哪怕乌云蔽日,也能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点亮。

蔡 磊

渐冻症抗争者

京东集团副总裁

“互联网+财税”联盟会长

在我住院排查确诊这个病(渐冻症)的期间,一直在安静思考,听取他人的感悟,转变思想。

当时我就有了为科学的进步,为这么多人的“生的希望”做一点贡献的想法。出院之后我就约了专家,寻找投资和支持,就开始做了这个事情(渐冻症药物的研发)。

我觉得没时间焦虑,但是有点担忧给我留的时间越来越少,(希望)多给我一点时间让我为这个世界奋斗。

我想分享的是,确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的影响,创业更难了,希望大家有韧性的思维,提升认知能力,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04

企业家韧性:

“企业家的价值在于判断未来的路”

王 泽 瑶

长江商学院广东校友会常务副会长

长江广东公益委员会创始主席

广东美东泰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长江商学院EMBA10期校友

这几年疫情的影响,对各行各业冲击很大,很多企业面临困难,企业家普遍焦虑。

面对当前的困难、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多企业家并没有躺平,反而行动上更加的积极。

反复采取措施,做好管理;不断复盘、调整;拓展新的市场,等等;以求对企业自身核心能力最大的聚焦和最大的发挥。我觉得这是一个让人鼓舞的现象!

困难当前,大多数企业家表现出来的韧性,让人刮目相看!所以我个人认为,成功,不仅来自外在的资源,更多是来自内心的韧性和内在的力量。

逆水推舟,正是韧性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傅 成 玉

长江商学院大型企业治理与创新

管理实践教授

长江商学院CEO联盟主席

碳中和国际研究院创始人

中国石化原董事长、党组书记

就韧性本身而言,对企业家来说不难。现在所说的韧性是要如何打造面对未来的韧性。

企业家的价值在于判断未来的路,判断好战略方向并在企业形成共识。

如何找准战略性的方向,怎么在一些蛛丝马迹中看到背后推动事情的主导力量,我觉得第一是先活下来,活得更好,将边缘领域的东西尽量收缩,把主业能做好的地方加强。

第二是为了明天的发展,在我们过渡收缩期间要为未来的发展铺路。

企业家的韧性价值是识别方向、带好路,然后形成组织的共识,形成企业的共识。

蔡 磊

渐冻症抗争者

京东集团副总裁

“互联网+财税”联盟会长

在这个变化特别快的时代,对于企业来说会有多次韧性的考验。

我觉得韧性对于领导者来说,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必要的思维,完全不可或缺的素质,这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

组织韧性:

“企业韧性不是个体韧性的简单叠加”

张 晓 萌

长江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副教授

领导力与行为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副院长

《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作者

高层管理者是高韧性的代表,企业家怎样把他自己的这份韧性与信心传递给下属非常重要。根据一项调查发现,员工很需要高层管理者给予他们确定性

比如说在疫情情况下,企业提供的防疫措施,企业领导者传递的明确战略方向,以及在大危机中企业领导者是否与员工同进退。

企业的韧性不应该是个体韧性的简单叠加,韧性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人主义,是在人和人的连接当中产生的。

这是一种合力,而不是简单的叠加。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说,怎样把员工的韧性整合在一块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能力才是企业最大的价值。

《韧性》这本书中韧性飞轮第一个叶片是觉察,从自我认知到共同认知,互相认知;

第二个叶片是意义,从个人的目标架构意义上升到跟企业目标架构设立,怎样达到价值的认同;

第三个叶片是连接,从人与人的连接,人与组织的连接,还有利他的行为,商业向善的行为,从而达到一个共识。

根据共识,提出新的模型:第一个叶片觉察,叫做共识;第二个叶片意义,叫做共事;第三个叶片连接,叫做共情。

组织韧性会沿着这样的思维迭代上升,不论是员工、中层、高层还是企业领导者,他们的韧性形成合力之后就形成了企业韧性的飞轮。

傅 成 玉

长江商学院大型企业治理与创新

管理实践教授

长江商学院CEO联盟主席

碳中和国际研究院创始人

中国石化原董事长、党组书记

领导者的韧性不代表集体认知。

我们的管理理念是按照工业化的管理理念来成立组织的,从一开始的宝塔形管理理念到扁平化管理,管理权力集中在企业上层,下层人员听指示做事,往往会破坏韧性,没有灵活性和应对能力。

如何将企业与组织和员工连接起来尤为重要。赋能企业员工将个人能量互相传递,又要超越组织,与社会的其它信息链接,打造生态化的企业,生态化的社会。

现在企业管理还没有把真正的组织效率,个人效率充分发掘出来。

企业组织韧性的强弱,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组织内个体是否具有自驱能力;二是企业作为组织是否有给员工赋能的机制。

蔡 磊

渐冻症抗争者

京东集团副总裁

“互联网+财税”联盟会长

我们(企业的领导者)如何去鼓励员工,第一要展望美好的未来,使我们能够持续不断地遇到困难然后坚持下去;

第二要不断地赋予执行力,获得一个又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然后向前迈进,让团队持续走下去。

韧性与公益:

“企业家的奉献和内心修炼是一种正循环”

王 泽 瑶

长江商学院广东校友会常务副会长

长江广东公益委员会创始主席

广东美东泰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长江商学院EMBA10期校友

公益是企业社会担当的一部分。企业家身上的责任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创造财富,解决就业;另一方面就是付出奉献。

在公益领域,企业家可以发挥两种能力:一个是企业家的商业思维和商业经营管理的能力;另一个是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企业家应该去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企业家在参与公益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认知,快速地学习新领域。

做公益的过程像自己内心的修行,是一种韧性,能不能去建立、去培养这种韧性,是你面对未来和面对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力量。

这些年企业家的奉献和自己内心的修炼是一种正循环,一边是付出和奉献,一边是本身有收获。正是依靠这种正循环,创造了经济价值,创造了社会价值,提高了公益效率。

企业的发展靠韧性,社会的发展靠担当。新时代的担当,就是企业家奉献和收获这种正循环的韧性付出的体现。

厚德载物,我们追求物的同时,也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德上,而且打造更厚的德,这样能够让我们走得更远,走得更长久。

张 晓 萌

长江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副教授

领导力与行为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副院长

《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作者

我们打造韧性,是一种持续一生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应该让我们能够找到人生的意义感,找到人生的幸福感。

大量的研究证明:持续做公益,持续帮助别人,愿意去表达这种感恩的时候,我们体内会分泌一些非常有趣的神经递质,这种神经递质的作用反过来会让我们自己感觉到很幸福很快乐,对身心的健康都有帮助。

所谓日行一善,是持续性小赢的力量,每天做一点点,即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看不到任何的效果,也终究会汇聚成非常大的动能。

我们始终在寻善的过程中抱有希望,在内心形成感恩的力量和积极的本性,打造个人的韧性。自己、他人、社会连接在一块,就变成了非常巨大的动能。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