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路上,我们三十而变 | 长江商学院MBA校友故事

长江商学院
2018-08-01 18:29 浏览量: 3881

MBAChina网讯】

导语:曲折是命运的名字。寻梦之路上,我们历经坎坷,跨越阻碍,只为到达梦的彼岸。有时候,我们彷徨、无助,需要智者的教诲,知音的帮助。长江就在这里,等你靠岸。

今天给大家分享三位长江商学院MBA校友的转型故事,看他们如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寻找出路。

自信和坚持比什么都重要

读全日制MBA的平均工龄是5年左右,而张惠(长江MBA 2005级)是工作10年后才决定去读的。“那个时间点不错,碰巧又遇到了长江。如果不去试一下,怎么知道不行呢?况且再不去读,这辈子可能就没机会了。”

张惠领团队参加PTC会议

张惠在香港赛柏电信办公室

回想十年前坐在长江课堂里讨论case的情景,张惠(Connee ZHANG)说,“那是十四个月天天打鸡血的日子,积攒了一辈子都用不完的激情和活力。”Connee以前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创业。她毕业后在职业轨道上辗转多次,先后尝试过风投和教育行业。但创业好像是冥冥中命运给她的安排。入读长江时她已经33岁,但仍然阻挡不了她对于与创业有关的课程和分享活动的热情。到明尼苏达大学交换的半年,她选修的课程全都是创业方面的。

“”

取势、明道、优术,这六个字是长江人最为熟悉的校训,也是她在长江学到的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赛柏电信发展初期,Connee经历过大部分初创者同样的困顿——没日没夜忙碌却无法换来公司的显著发展。读书所学的停留在概念理解层面的知识使她无法一时间有效运用到实践中。但身处香港这个连接着中国和世界的地脚儿,Connee能敏锐地感到华企,特别是私营华企向全球发展的不可阻挡之势。因此,她巧妙地‘取势’中国企业的海外崛起,她将赛柏电信定位为大型跨国企业提供网络信息系统全球解决方案, 致力于成为 B2B 领域“全球企业云服务定制化解决方案专家”。

为了使自己的小团队能在全球市场上立足并做好覆盖全球多个区域的项目,Connee率领香港的同事们和五十多个国家的ICT 领域同业开展合作,不管客户的业务走出去到哪里,赛柏就把服务跟到哪里。

明道’,就是明白商业的道理,和供应商保持双赢,这样我们的生意伙伴将遍布世界各地。”

赛柏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国家时只发展了一个合作伙伴,服务整个国家的赛柏客户和用户。当某个国家生意越来越多时,就在当地发展第二个合作伙伴。为了克服跨文化沟通难题,Connee就在香港招聘最有经验的人。她一步步积累着“优术”的经验。“长江的一些东西已经融入到我的骨子里去了。项院长一开始就寻找最优秀的教授授课,才有了长江的成功。同样,肯定很多区域的市场是我不懂如何运作的,所以我也需要最好的人才来帮我。”

“我常常觉得自己非常幸运。看起来我是整个团队的负责人,其实是他们在管理,我从旁协助,让彼此优势互补。项院长经常强调梦想的力量。我们就有这样的梦想,并且很执着。”

在短短近九年来的时间,赛柏电信在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了数百家合作伙伴,为全球几千家跨国企业用户提供“全球网络解决方案和高端企业云运营管理服务”。现在的Connee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她常常想的是:怎样回报那些帮助她的人。“当个人发展到一定程度,关注点不该只是财富,企业价值和社会责任感更重要。这么多的客户、合作伙伴、同事和股东,这么多给了我信任和支持的人,他们才是我最大的动力。

2013年11月,张惠返校再次见到了项院长。“毕业这么多年,我更能理解他带领一个商学院走向全球的用心良苦。自信和坚持比什么都重要,长江给了我拓展全球市场的自信,并教会了我,怎样整合全球化资源,来积极实现企业的价值。

不做风投,我会是另外一副模样

和杰出的人打交道要有足够的智慧,做风投是不进则退的。这种状态很像是在商学院,“上学时大家最开心的就是讨论案例。现在也一样,每天要看各种商业信息,然后一起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如果我不做风投,人们看到的或许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曾振宇(长江MBA 2003级)。”

曾振宇把市场比作丛林。每个人的路又何尝不是呢?

曾振宇在甘肃长大,不折不扣的西北汉子。22岁那年,曾振宇从西安交通大学财务专业毕业后,不安于局促一隅,告别西北只身闯荡北京,他的职业生涯也正式起步。2001年,曾振宇加入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的电子银行部门,进行网上银行产品业务开发。国企的金字招牌响当当,又有进京落户的资格,是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岗位。可是曾振宇没有感受到实现自我的舒畅感,这份工作仅维持了两年多。

“工总行和长江商学院都在长安街上,那时下班后我会去长江听免费讲座。听了一段时间后,我就开始想,要是能天天坐在教室里上课,那该有多好。”不久后,他干脆任性地抛弃了“铁饭碗”,决心过自己想要的日子。那是2003年,25岁的曾振宇成为了长江商学院首届MBA学生之一。

长江的课堂大多采用双向讨论。“我当时觉得这种讨论效率不高,嗓门大也不代表真知灼见。后来再想想,讨论确实是集体协作时,效率最高观点最透明的法子。”长江学习期间,他发现自己对商业模式格外有兴趣:新技术和创业者“不是从社会既得利益价值链中切出一块资源,而是一种创造性的资源。”他开始希望自己的未来能与这些最新最酷的东西有所联系。

从长江商学院毕业后,曾振宇加入跨国保险及金融服务机构美国国际集团(AIG),负责大中华区的发展规划和并购项目;后在磐锐投资基金投资和管理成长型项目。2006年,高科技产业与风险投资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热衷新技术的曾振宇感觉到创业创新的巨大发展机遇,于是就在一场即将席卷中国的投资热潮发动之际,于2007年10月“取势”加盟DCM。

2008年,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80后成为主流消费人群,蓄势多年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终于风云际会,开始爆炸式增长。DCM这一时期的很多投资项目,后来都成为投资领域脍炙人口的传奇。美国中概股最耀眼的明星——唯品会就是该时期DCM的经典案例 —— 路途多舛流血上市,后来又屌丝*震惊四座,为DCM带来37倍回报率。与此同时,和回报率一样不让人淡定的还有——风险。

“”

创业公司成长的过程就像滚雪球,不断吸收社会资源拼命向前,有的越滚越大,有的滚着滚着就散了。掏出真金白银的早期投资者,除了要给创业者打气,更需要安排一切资源做好7*24创业伴侣。2010年11月8日,唯品会获得DCM首轮资金。从那天开始,曾振宇就开启了长期双城生活模式。

初创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唯品会的CFO、CTO、COO,甚至物流负责人都是曾振宇找来的。“这是公司的DNA或骨架,种好了是很难改的”曾振宇从不求多,只求精,他要“找到最强的企业家,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和他们站在一起。”

他每个月必定参加唯品会在广州举行的经营会议,所有为难的事情,都和创业团队一起面对,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中,很多同类电商由于货源不稳定供应链断裂,有的由于单价太贵无法让消费者接受…只有唯品会始终保持清晰定位,并及时改善经营方式越做越大。唯品会的每一次融资,包括上市全程,曾振宇都默默站在后面给予支持。

十年风投风雨兼程,他全身心热爱着每一个创业项目,工作有压力却不觉得累,只是执着地打出一个个“Home run”。风投也带给他一些未曾想到的回报,“性格内向的人,居然有一个强大的社交网络。”由于工作的原因,他每天接触新东西,分析新事物,了解不同的企业,和最聪明最优秀的人在一起共事,互相交流,碰撞出各种好的想法,并在其中不断打磨思维方式,定格为人处世的哲学。

告别国企总部,进学校涨姿势,到外企炼才干,在风投拼睿智……品尝过成功和失败混合的口味后,曾振宇觉得用了十年才刚品尝到一杯属于自己的焦糖玛奇朵,从口甜到心:“十年?这才刚刚开始,我正做得开心呢!”

失败比成功更有价值

当你回头看,会发现失败的经历往往更有价值,更让人终生难忘。创业者要明白这一点。不管亏了多少钱,都是有价值的。

2000年毕业前后,互联网还在如火如荼的泡沫阶段,24岁的梁维弘(长江MBA 2008级)就开始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方面的创业。那年头,网购被视为新潮却又缺乏保障的消费行为,在互联网上进行B2B交易更是不可思议的。梁维弘创立了一家服务于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平台网站。“那时很年轻,觉得只要有价值,我们好好干,一定能做出一番大事。”

但干劲和激情不足以抵御残酷的现实,新生的创业团队内部出现了分裂,理念的差异直接导致首次创业以被卖给另一家企业而告终。梁维弘说,“那是个典型的创业失败案例。我们都曾拥有很好的创业的想法,时机也不错,但我们不是一个真正的团队。”

二次创业雄心勃勃地东山再起,目标是个人市场,但梁维弘迎来的是更惨痛的失败。在Web2.0还没有兴起的年代,梁维弘就在互联网上做深耕,他的产品模式类似后来红极一时的微博。出发得太早,大大超前于用户的认知和使用习惯,两年亏损七位数。

第三次创业是和移动运营商合作,为非智能机用户提供定位服务。相比前两次创业,这次创业没有了高大上的理念,却很接市场地气,背靠大树挣钱。然而这种模式多少有点“寄人篱下”,依赖的大树慢慢地变成了企业发展的天花板,因此他对自己创办的第三家公司的评价是“一家半死不活的企业。”

几次创业浮沉,梁维弘需要一个沉淀和自省的时空。2008年,梁维弘到长江读MBA,充好电再创业。“这里创业氛围足够浓,是他喜欢的商学院地样子。”上学期间,梁维弘创办了长江创业俱乐部,希望沿着自己的创业梦继续前行。

长江盛产创业者和投资人,在这里,梁维弘第一次接触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简称VC)行业,第一次结识了VC大佬;在这里,他认识到VC是创业者的伙伴,两者是共同走在路上的人,创业者不单需要资金,他们更需要陪伴。他发现,自己更胜任成为一名投资人,三次失败的创业经历没有让他扬名立万,可是他的失败经历却可以照亮他人。现在所有传统行业都在“互联网+”的浪潮里,而在这个领域,梁维弘会有说不完的故事。在这里他栽过跟头、吃过苦头,他希望让自己的创业经历作为一个客观参照系,让当下的创业者引以为戒,帮助企业规避创业路上的一个个“坑”。

“”

2015年6月,梁维弘创立了自己的新基金-熊猫资本,用他的话来说,“又开始新的一次创业”。这次创业,梁维弘很清楚,帮助更多创业者成功才是他的成功。“我期待让更多可以改变世界的想法变成现实。”

编辑: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