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关注:一文看懂金融科技行业的现状和未来

长江商学院
2018-04-18 00:00 浏览量: 3580

MBAChina网讯】三十年前,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但随着科技的更迭,传统金融行业不断被赋能,三十年后,金融科技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同时也与我们的口袋息息相关。面对这个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金融科技行业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本文根据王广宇在3月29日第九届长江青投论坛上的演讲内容整理而成,有删减。

王广宇

长江商学院DBA3期学员

华软资本董事长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金融科技的版本变迁

实际上,金融科技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词汇,而是一个有30多年研究的产业概念,在这30年的时间里,金融科技在不断地演变它的形态。

第一阶段,IT+金融,金融机构实现它们金融业务的电子化,这就是金融科技的开始。

第二阶段,是金融部门开始使用互联网、使用更多的信息手段,像当时的呼叫中心、ATM、移动银行这样的工具去获取更多的客户信息、拓展更多的渠道。

第三个阶段,则是在过去10年,科技公司对金融部门的不断进军。

第四阶段:金融机构和科技机构加速融合。而今天金融机构和科技机构有了更多的共同合作,金融科技逐渐变成一个独立的部门,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传统认知上的一个产业,它就是一个新的实体(金融科技),也就是金融科技4.0阶段,这个阶段我们再去讨论怎么样让金融科技实现普惠性,去解决更多的用户需求问题,怎么解决它的监管问题。

今天我们讨论金融科技,我的看法是它虽然已经进入到了4.0阶段,但是中国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金融极其发达的国家,中国现在差不多有1亿个市场主体,至少有70%-80%的中小企业从来没有拿过一分钱的银行*。

中国有13-14亿人口,中国的人口信用卡平均普及率只有0.4张,意味着平均一个人只有0.4张,而同样在美国的3亿人口里面,这个数据是4-5张,一个人平均要有4-5张信用卡。

当然,我们今天的支付,因为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因为移动终端、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移动支付是全世界第一位的,但是中国仍然有很多人口没有介入到移动支付里面去,包括支付这个行业本身也不停的在变化,今年开始国家又在建立一个新的清算体系,叫做网联,把所有的互联网支付接进去,所以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金融产业其实和中国的工业产业没有什么差别,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金融科技里面并没有走到全世界最先进的地方去,就像我们大多数的工业,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相对比较朴实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金融也是如此,尽管看到了金融科技一些最领先的点,找到了一些最领先的技术,但这不意味着整个产业发展到了那个阶段。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觉得大家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有那么多问题,出现了那么多一边所谓的披着高大上的外衣,在做技术创新,但是另一方面在割韭菜、薅羊毛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大家才可以更容易的理解这个产业里面发生的一些事情,这是我想说的一个问题。

金融科技的四大范畴

金融科技主要的范畴,从全行业来看,大概在这么四个范畴里面,一是支付清算领域,二是传统的金融产品领域,比如说存款、*、保险、证券有关的金融产品,三是,资本市场有关的话题,比如说众筹、ICO,本质上都是用一种新的资本市场的机制,或者是一种方式,替代传统的交易所、股票发行,在这个领域里我们也在做探索。最后一个领域就是基础服务,比如说在征信、云、大数据、信息交换这些领域,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的金融科技公司,毫无疑问在这四类之一中,当然在这四类之上还出现了一些全新的业务,比如说我们看到的智能投顾,它既有资本市场的特征,又有金融产品的特征。

智能投顾作为金融产品,它可能去替代传统的基金,过去由基金经理去管理一个产品,有这样的一个形态,但是作为资本市场的形态,他又可以去作为一种投资产品去管理更多的人,管理更多的那些请不起基金经理,甚至付不起那么多基金认购费的那些用户的钱,所以他也有资本产品的属性。

中国有一个特别好的行业,我觉得其实我们应该给这个行业点赞,就是我们的支付清算行业,这个产业在中国发展最好,因为以人民银行为代表的监管部门,在过去10年时间,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支付清算体系内的监管,相对清晰的建立了在银行卡收单,在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预付卡这四个领域里面的牌照管理,也相对建立了一套清晰和准确的监管准则以及准入和退出的制度。

所以,在前面提到的金融科技的四大领域里面,中国应该是最健全的,所以网络支付也被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

但另外一些领域,比如说跟数据有关的,海量数据和风控问题,各种机构都在尝试,争取给用户画像,争取积累海量的数据,能够实现风控,这个领域需求非常旺盛,特别在中国还不是一个信用社会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下一个问题就是能够进一步的向所有用户差异化定价,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就是说你每给一个产品定价,你就会获得一批客户,但是同时会失去一些客户。

当然,最理想的方式是可以给所有的客户差异化定价,就会有很多客户涌进来,这件事情在工业时代是没有办法实现的,但是在互联网、数据化时代完全有可能实现。

所以,这个问题也会变成今天看到的很多细分的金融科技公司,在这个领域里面发力,来做他们选择的事情。

这就是金融科技下一个发挥作用的地方,就是精准营销和稳定获客,因为金融本身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是其实也很简单,它就是一个服务行业,就是把不同的客户更多的中间承担信息中介的作用,所以他怎么样能够获取精准的信息和获得这些客户,这是一个企业能够存在的过程。

金融科技的四点思考

思考一:Fintech不能昙花一现,应理性繁荣

我觉得一定要大家全行业一块努力,不要让金融科技又变成了一个昙花一现的事情,因为同样的事情,其实在几年前就经历过,从2013-2016年,互联网金融,曾经这个词被写进过政府工作报告,曾经很多的政府部门去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要给各种各样的特许政策,要鼓励他们怎么怎么干。

但是,当有一天风险出现的时候,这个行业到今天为止,3年的监管期都还没有结束,整改期都还没有结束。

我想整个这个行业的人要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就是千万不要把金融科技这个行业再变成一个昙花一现的行业,而是让它能够成为一个理性繁荣、真正长期服务于社会、能够为实体经济和你的客户创造价值,当然也为我们自己创造价值的这么一个行业。

思考二:要让这些新型的技术手段,更好的去服务于实体经济。

举一个例子,有70%-80%的中小企业没有获得过银行*,是因为传统的金融体系根本就不支持他们的业务模型向这些中小企业去*,那些中小企业要地没有一分地,要房间没有一个房间,要资产没有一个资产,越是高科技的公司,里面越是只有人脑+电脑。

按照传统金融机构的逻辑,它们根本不可能给这些企业去*,但只有我们用新的方式,开始去理解这些企业的业务,理解到一个成长型的公司,因为它做了研发,因为它获得了客户,因为它的项目储备,将来会得到快速的增长。

所以,让金融科技引导这些资金进入到实体这个领域里面去,这是金融行业的本性。

思考三:其实大家都要帮助整个生态的进化。

举一个小的例子,比如说,去年从现金贷很多公司上市以后,大家会意识到在现金贷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暴利催收,但在暴利催收背后的是多头借贷,多投借贷背后的问题是因为中国没有一个信用社会,所以一个人不管是用自己的身份证,不管是伪造身份证,还是盗用别人的身份证,都可以在平台上借很多的钱。

这个生态的净化,不光要靠政府部门,不光要靠政策,不光要靠监管部门,也要靠企业自己的努力,最终这个生态才会被净化成一个大家都有利可图的产业,不然的话,它永远都是一个零和博弈,永远都是一个我从你兜里掏钱,你从我兜里掏钱的这样一个割韭菜的过程。

思考四:我想未来对于我们来讲,金融科技也是一个整体融合的过程。

所以我们会看到技术的融合、资本的融合,也会看到监管部门利用技术去实现他们所谓的监管科技,看到监管水平的提升,同样也会看到基础设施的能力会带动整个金融科技产业走向更高的一个台阶。

其实在中国,就像我们以前听到的一个例子说人工智能,中国是不可以用Google的,但是在Google上随便一搜,发现全世界搜人工智能这个词最多的就是中国,金融科技也一样。

全世界的投资在2011-2017过去7、8年时间里,能数得到的,这个行业大概900亿美金的投资,但是符合增长还蛮高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的融资笔数、融资金额,差不多占到了一半。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看到的2017年下半年,特别出现了一批的金融科技公司的上市潮,又进一步带动了这个浪潮,有可能2018年出现的数据,我觉得会比2017年中国的比重更高。

所以,这个带给了我们两个启发:

启发一:金融科技在中国是不是过热了。

启发二:金融科技在中国是不是会有独特的成功因素

为什么在中国这个领域会发展的这么快,是不是它有独特的成功因素?我想这个问题是交给大家想的,我没有答案。

未来经济形态的五个特征

另一个方面,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做出创新的东西,来改变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不然这个社会传统的增长模式可能已经无以为继了。

这个时代需要新的发展动能,所以从最高层到经济学家、研究者、企业家都在探讨一个话题,中国一定要脱虚入实,让金融可以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话题其实值得深思的是,到底我们要离开哪样的虚?脱哪样的虚呢?我们要入什么样的实体产业,进入哪样的实呢?在我看来,将来我们要走出一个新型的实体经济,叫做虚实结合的经济形态,未来这样的经济形态有四个显著的特征,也有一个隐含的特征。

特征一,未来的实体经济必须能够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不管是产品需求、服务需求。

特征二,必须要有足够的科技含量,跟新型的现代科学技术结合。

特征三,满足现在新型人才就业,比如说中国已经有差不多1亿多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有几亿的年轻人口(90后、00后)进入劳动力市场,这些劳动力、新型人才,他们的就业需求跟传统的农民工、传统的劳动力需求完全不同的。

特征四,形成一种生态、环保、可持续的经济。

在这四个显性经济特征背后,我想它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隐形特征,跟虚拟经济因素结合在一起。

今天媒体在讨论脱虚入市、虚火旺盛,这个棒子要么打在了金融部门的头上,要么就是互联网产业的头上,而这两点恰恰是虚拟经济因素的代表。真正的实体经济一定要跟金融、互联网这样的虚拟部门结合在一起,这才是实体经济的将来。

虚实结合的四个观点

观点一:发展新兴技术是实体经济的第一动力。

观点二: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这是实体经济未来的第一逻辑,所谓的商业模式就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社会机构跟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今天的实体企业必须要去考虑跟它的利益相关者所处的关系。传统上的很多制造业企业,他们赚的钱要么是从劳动力身上,给劳动者很低的工资,很强的加班时间赚来的钱,要么是从环境中间赚来的钱,没有考虑环保的成本、污染的成本。今天,这些外部成本都必须要考虑在内,所以怎么样架构新型的商业模式,是对新实体经济非常重要的要求。

观点三:走天生全球化的道路。今天的企业从第一天诞生开始,天生全球化,我们站在北京,但是我们要使用的技术、芯片可能来自于美国。我们要面对的用户可能来自于全世界、使用的生产资源来自于更多的区域。所以,每一个企业要从第一天开始考虑全球化的问题。

观点四: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间点,金融在引导整个产业往前走,不是简单的像过去我们认为的工业革命在带动更多的机会,今天,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甚至金融革命已经在推动工业革命在发展。

金融导引本身也带给我们另外一个角度,现在很多的创新产业,包括Fintech本身,也都是资本和投资驱动的产物。只有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进入到这些创新的产业里面,才会有更多这样的产业。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