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学思 | 29期人文第一课:走进音乐的世界

长江商学院
2016-12-02 00:00 浏览量: 2852

11月25日晚,长江商学院EMBA特邀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做客29期人文第一课。讲座前半场,周教授以“走进音乐的世界”为主题,通过轻松愉快的演讲方式带领学员们一同领略了音乐殿堂之美。讲座后半场,两位专业演奏家——黄亚蒙女士与刘霄先生倾情演绎了钢琴和小提琴经典曲目,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音乐何需“懂”:音乐欣赏的误区

人们常常会问,一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抒发怎样的感情?并以此作为音乐素养的评判标准,导致很多人认为自己缺少音乐细胞,不懂音乐,实际上这是音乐欣赏的误区。音乐由声音构成,既没有视觉性,也没有语义性。因此音乐欣赏不一定要知道音乐表达了什么,也没必要用哲学去解释音乐。那么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音乐难懂呢?周教授指出,一方面是由于历史上伯牙子期、知音难觅的故事太过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中国音乐学习中以乐曲解说为核心的教育方式给大众带来了更大的审美误导。

如何“懂”音乐:联觉作用下的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但又不仅仅是听觉的艺术。周教授现场播放了几段音乐,并给出了险峻的高山、清澈的小溪、秀丽的田园、汹涌的大海四个选项,在场学员虽没有专业音乐基础,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致的场景。周教授总结道,音乐可以使人产生听觉以外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联觉。比如,低音像巧克力,高音像薄荷糖,正因为联觉的存在,使得音乐得以表现形象、场景、情绪、思想、哲理等等这些内涵。

在作曲中,音乐家通过联觉本能的反应和感觉去选择和组织能够表现他/她想法的旋律,而听众在同样的心理反应机制下感受作曲家想要表现的意图。

音乐理解何需“正确”:联觉的多样性与音乐欣赏的主观性

周教授以《芬兰颂》为例,分析了《芬兰颂》的主题——沙俄黑暗统治下芬兰的苦难、压抑与抗争、觉醒,接着指出这种分析并不是作曲家的“官方答案”,只是个人凭感觉理解的,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音乐理解无需“正确”

他进一步分析到,研究表明声音只有5种属性能够引起人们很粗糙的联觉反应。很多具体的东西都是声音所表现不了的,如家具、水果、长相,或是特定名词,如经济、法律。因此,音乐内容的理解必然是主观的、模糊的、多样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音乐当中体验自己的人生感受,每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想象投到音乐当中去,连很多伟大演奏家都是这样的。”周教授如是说。

艺术的作用:提高感性素质走向幸福人生

音乐、美术等艺术可以为生活带来无限的启迪、遐想和美感。然而生活中的现状是,艺术的地位日渐低微,不少中小学校为了让孩子们把时间用在考试相关内容的学习上,早早地停了相关年级的音体美课程。周教授指出,这种做法使孩子失去了感性素质的发展机会,因为一个感情细腻丰富的人比一个感情枯燥乏味的人生活质量要高得多,具备感性素质才能走向幸福的人生

同样的道理,很多年来,中国的产品和发达国家产品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公益粗糙、外观不美、使用不人性化,上升到哲学高度就是感性素质低。21世纪与从前温饱年代的本质区别就是人们感性需求的全面升级。因此,中国企业如果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首先需要企业管理者们接受更多的人文与艺术的熏陶,不断提升感性素质。

钢琴与小提琴音乐会

在周教授的精彩演讲之后,一场别具一格的音乐会开始了,两位专业演奏家——黄亚蒙女士与刘霄先生一一上台,倾情演绎了钢琴名曲《幻想即兴曲》、《百鸟朝凤》、《月光》、《钟》,以及小提琴经典曲目《洋娃娃的舞蹈》、《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辛德勒名单》、《查尔达什舞曲》等。

每一首曲目演奏之前,周海宏教授均以通俗的语言,由浅入深进行讲解,引导现场学员轻松欣赏音乐之美。在所有既定曲目演奏完毕之后,由于现场气氛热烈依旧、掌声雷动,两位演奏家再次返场,加奏了一曲英国作曲家埃尔加的《爱的礼赞》

作为长江EMBA人文素养课程的一部分,此次讲座带领学员们走进音乐的世界,欣赏西方音乐及中国古典音乐,培养了大家对感性素质的认识,也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大家的人文素养,获得了学员们的广泛好评。

EMBA学思分享

长江商学院EMBA往期人文第一课回顾:

  • 28期——许章润教授:世界体系中的中国

  • 27期——朱青生教授:中国艺术核心价值的重建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