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桂子青年学术论坛”论坛带你窥探网红黑洞的初影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4-17 21:52 浏览量: 2877
<p style="line-height: 2em;"><strong>【<a href="http://www.mbachina.com/" target="_blank">MBAChina网</a>讯】</strong>驱寒法宝电暖器?冬日之光蜂窝煤?新晋网红M87黑同学的一张照片,近日在网上疯传,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不知道山民们对我们的小黑同学,是否有着足够深刻的认识呢?关于他的这张“美拍”的来龙去脉,你又是否真的了解呢?为了帮助山民们走近科学了解黑洞,下面带你一起走进这场报告会,解开小黑的神秘面纱吧!</p>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static3.doxue.com/uploads/2019/04/18/cc182ea11564785dd43ff958959526ce.png"></p>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static3.doxue.com/uploads/2019/04/17/2e1a5e5e7a2da143e27ebc398646b366.jpg"></p> <p style="line-height: 2em; text-align: center;">会场全景</p> <p></p> <p style="line-height: 2em;">当前,学术研究已进入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时期。为促进学校不同学科领域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相互激发灵感,科技处、社科处推出“桂子青年学术论坛”。4月16日,物理学院俞云伟教授应邀担任第一期桂子青年学术论坛主讲人,以“黑洞的初影:窥探时间凝滞之界”为题,在科学会堂为华中师范大学师生带来一场充满科学魅力的学术讲座。校长、党委副书记赵凌云出席。华中师范大学二十余个学院、近300讲师生到场聆听。</p> <p></p> <p style="line-height: 2em;">首次公布的黑洞照片是借助八架分部于世界六地的最顶尖的事件视界望远镜,再结合精确的原子钟计时系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历时两年,方才揭开了黑洞的神秘面纱。“拍摄一张黑洞的照片到底有多艰难?”俞云伟打了个比方:“要分辨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至少相当于要分辨月亮上的乒乓球;而要拍黑洞,大概相当于从武汉用一部手机拍摄一只远在北京的蚂蚁的头部。”</p> <p></p>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static3.doxue.com/uploads/2019/04/17/0a10240c70b4a3c3f4406c50568b107f.jpg"></p> <p style="line-height: 2em; text-align: center;">俞云伟为参会师生讲解</p> <p></p> <p style="line-height: 2em;">要为学科背景不同的师生科普“黑洞”这个物理学的“硬核”概念,俞云伟在讲座中图文并茂,活用类比,将“万有引力”“时空弯曲”“吸积盘”等物理学知识讲解得既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他还向师生们介绍了服务于嫦娥工程和未来火星探测工程的上海天文台的天马望远镜、我国近年用于探测低频引力的“天琴计划”等天文卫星项目,展示了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与成就。</p> <p></p> <p style="line-height: 2em; 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static3.doxue.com/uploads/2019/04/17/df5cdf2a12822650330574b16c2362c4.jpg"></p> <p style="line-height: 2em; text-align: center;">交流提问</p> <p></p> <p style="line-height: 2em;">提问环节吸引了众多师生的踊跃参与。面对“是否所有恒星最终都会变成黑洞”的疑问,俞云伟解释说,若要成为黑洞,恒星的质量至少需要达到三倍太阳质量,而太阳由于质量不够最终只会湮灭成白矮星。来自文学院的两位老师对“黑洞是否真的可以让时间停滞”这一基于科学的浪漫想象,也引发了在场观众的遐思。</p> <p></p> <p style="line-height: 2em;">赵凌云评价说,这场讲座既具备科学报告的专业与严谨,又不失科普报告的通俗与生动;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黑洞的神秘,也收获了对“时间去哪儿了”的思考,还让现场师生领悟到“与宇宙的浩瀚相比,人类太渺小,人生太短暂,人生应当努力追求真善美,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推动科学研究进步”的科学启示,展现出了“金课”的魅力。</p> <p></p> <p style="line-height: 2em;">“这非常值得倡导。科学研究应讲究文理交叉,自然科学的许多概念可以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许多文学家的作品也都是文理交融的成果。”看到许多社会科学领域的师生前来聆听天体物理的讲座,赵凌云对此表示肯定:“‘桂子青年学术论坛’要立志打造成桂子山上的学术品牌。这个不仅是鼓励青年学者开展研究、展现研究成果的平台,也是一个促进学者交流、活跃学术氛围、文理交叉碰撞出思想火花的平台,还是一个打破师生界限、共同追求真理的育人平台。”</p> <p></p> <p style="line-height: 2em; 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static3.doxue.com/uploads/2019/04/17/a02b25ba691608ad69925be21805a860.jpg"></p> <p style="line-height: 2em; text-align: center;">与会师生认真聆听</p> <p></p> <p style="line-height: 2em;">“这样的报告使我轻松地接受了知识,以后我会经常参加此类活动。”物理学院2018级学生张晓康这样告诉记者。体育学院赵佳老师表示:“就像赵校长讲的一样,各类学科间要交错相融。尽管我没有学习理工专业,但我相信长时间的科普,会使我在自己的学习思考中有不一样的见解。”</p> <p></p>
编辑:

(本文转载自华中师范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