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光集团总裁施予茜:做最好的自己

MBAChina
2010-05-17 16:01 浏览量: 2488

 

  

  4月7日下午,奥光集团总裁施予茜女士应邀到北京工商大学MBA学生及研究生举办了“自主创发式管理与中国的实践经验”讲座,山东三信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小华先生、北京丽倍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陶庆先生参加了讲座。


  此次讲座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施总讲述了自己在中、美两国的学习与工作经历;讲解了美国的管理模式——规范成功企业所需的人、流程、数字管理,和重视精英、自我成长及创新的美国文化;分析了中国本土企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即打破老板文化、模糊管理和小作坊的思想,强调团队文化、具体化管理、大企业思想以及模式化的管理方式、工作方式和思考方式等;分享了自己能够快乐工作的秘诀:转化工作中的不满、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自我、追求快乐。讲座最后,施总用一个工作中的案例告诉大家如何有效地组织项目——在项目开始前要对项目全局进行考虑,做好具体、详细、可操作的项目报告,报告涉及到期望值、项目时间表、相关的所有人员和因素、每个成员的工作、需要召开的会议、各个目标的实现日期、量化的考核指标等,并根据报告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全程控制……在座的各位同学被施总的激情感染着,被讲座的内容吸引着,纷纷向施总请教有关工作、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施总耐心地为大家解答,整个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邓小华先生、陶庆先生在台下听讲


  讲座进行了三个小时,在大家热烈的掌声和不舍中结束。听讲座的同学们表示,在施总的讲座中学到了实战的方法,改变了大家一些固有的观念,更感染到她积极的人生态度。邓总和陶总也表示,施总的讲座不仅对学生有益处,也启发了他们的管理思维。


  对话施予茜


  1.在MBA课堂上讨论的案例有用吗?真能接近企业的实际吗?您学过案例之后,是否能在工作中应用到或对实际工作如何做有启发?


  MBA课堂上面的很多案例对普通学生还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向。但我在国内课程里面听到的案例很多都是很旧的案例,拿来和同学分享。而且,企业里面很多实际的问题没有包括在里面。所有,案例教育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向。需要的是老师们花心思去研究,和企业讨论出根源和本质的东西。这样,学生在以后的经历里面可能作用会大很多。企业的问题是综合性的。市场是多变化的。学生还是需要多积累案例,结合以后的工作经验来应用。


  2.MBA的案例解法是否有什么诀窍?因为我们许多人缺乏实际工作经历,起码是许多人并没有机会站在全局和高端看企业,所以解释案例问题时能否从教科书中找到思考的线索?


  MBA案例的学习其实也是帮助很多同学学习一些起码的思考路线,做战略的思考方法和角度,或者是分析问题的一些角度。企业问题或发展的显示出来的现象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本质其实差别不是很大。更多是对人的了解,了解了个人,了解一群人的需求,然后了解社会的需求。教科书是专家们整理出来的思想方法。还是有用的。但主要是落实。


  3.管理“术”与“道”中的西方之术,如会计财务方法、ERP、平衡积分卡等,能与中国的“道”融合在一起吗?如“中庸”、“仁爱”、“柔道”等,亦即靠中国的管理之道,能否使中国企业做成跨国公司?


  西方的管理方法是根据西方成功公司总结出来的一套“程序”。那套程序是在西方的文化基础上面可以运用的很好的成功必然要做的事情。这套东西引进中国就发生很多问题。首先是中国的文化土壤不同。经过了文革和改革开放,我个人觉得国内是百花齐放的文化。有儒家的,佛家的,道家的,老毛的思想,西方的哲学等等。好像什么都有。


  另外,国外的这套管理模式背后还有应用的真正含义和如何应用的问题。照搬过来中国企业,能用好的真是很好。可能有部分企业真的吃透了西方人为什么这么管理,然后结合自己企业的情况来用,才能用的适当。所以,照搬不成功就说是老外东西不好用,也是比较片面的。


  我对于中国文化了解不是很深入。总的感觉是老祖宗讲的东西肯定是很好的。但是我们是不是真的了解字里行间真的意义呢?用中庸来找一些中庸的人才,最后,一定是中庸的结果。所以,中庸的文化看用在什么地方。用那么多“灰色”地带来管理企业,企业能有真正的生命力是很难的。仁爱——我们真的懂得仁爱吗?这点上,有时候我会觉得老外知道的比较多一些。柔道也是一样。要看企业情况。在不该用的地方用柔道可能后面的祸害很大。所以,对于中国文化有一个彻底的理解之后,才能判断能不能使得中国企业做成跨国企业。#p#分页标题#e#


  4.“无为而治”是否要从“治”到“治而不为”?“不为”是否就是用“大道”?若用“大道”有什么条件吗?您有这样的案例吗?


  这个道理是很深的。而且根据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会有不同的启发。开始的时候的管理一定是“治”的。我记得评价管理者有5个阶梯,最高的就是无为而治。等彻底了解了行业的命脉,了解企业的团队,有了一个好的团队,那时候就是“无为”的时候。无为其实是有为的。只有在对本质的东西很了解的情况之下才可以做到这点。从企业管理来说,我觉得是可以实现的。但前面有很多基础要打下。


  5.如果我在您手下工作,或是期望做您的助手或同事,您要求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技能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是管理者要选,要做的。学美术的去做数学统计一定不行。主要看你要扮演的角色在这个团队里面是什么样的来定。我好像对人也没有什么要求。


  6.您是怎样通过将散乱的数据整理成把握企业全局的信息?有什么基本思路或“诀窍”吗?


  数据管理对企业治理是比较重要的。当然,企业在起步阶段会比较少用这些,原因是没有基础数据。其实是用统计学的一些原理来观察业务的方向,或者人力分配的方向,或是财务分配。财务数据,业务数据是管理的基础。国内很多企业都是拍脑袋起家,所以,在以后的管理里面也是比较粗的去使用数据。如果技术和数据管理没有抓好,先“无为”是比较难的。当然还有很好的文化(这更难)这里面也没有什么诀窍。如果说有的话就是需要一两个统计学的人,还有,就是能追踪数据的系统(或者人)。不过,外企里面过分重视数据,整体都是对着ppt或者excel做事情,而失去了对市场的了解,也是很多外企在中国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质“”量“要混合着用才能准确把住企业的“命脉”。


  7.您是一个乐天开放的人,是原本如此,还是美国的教育改变您?在职业经理的工作中难道您就没有烦恼吗?您最经常遇到的烦恼是什么?美国与中国有什么不同吗?


  呵呵,很高兴我现在给人印象还是这样。我觉得美国教育和性格都有吧。美国的整体文化背景都是比较乐观。原因是美国的宗教影响,让人相信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活着是为了体现上帝的荣耀。美国整体的文化也是积极乐观向上。企业运营的模式也是不断的乐观的看事情。我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充满烦恼。我觉得烦恼和区域没有关系。中国和美国好像烦恼都没有什么改变。人的烦恼和欲望有关系,和环境好像关系不大。不过,我觉得中国人活的比美国人还要累。所以,回来时间长了,烦恼也就更多了。这也叫做入乡随俗吧。


  8.在工作中您始终信守的管理信念是什么?


  不管企业是不是你的,都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做最好的自己。无论在哪里,我都尽力了就好。与其说是对企业负责,对老板负责等等的话,不如说是对做一个人负责。我不想做动物一样活着。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