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考研迎来新选择!

MBAChina
2016-10-11 08:42 浏览量: 3144

MBAChina网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以下简称《通知》),随后各大高校陆续发布了2017年的研究生招生简章,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历年清一色的全日制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指标之外,第一次单独列出了非全日制的招生专业目录和指标。


这一政策变化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对于广大高校应届毕业生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在毕业之际又多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报考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为广大应届毕业生设计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


主要结论 


1.以往只能由在职人员报考的大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2017年首次向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开放。


2.应届生报考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


3.非全日制研究生读研的学费很低、机会成本更低,但未来一两年学费会很快上调。


4.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的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和将会大大提高。 


目录


全文共5314字,阅读大概需要12分钟。


一、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


二、对2017年研招政策改革的解读


三、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四、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五、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



一、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根据此次教育部文件的定义,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唯一的差别在于学习方式的不同,全日制研究生是“全脱产在校学习”,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


在此之前,我国关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界定是不清晰的。有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在职研究生,可是不少全日制研究生也有很多在职人员报考,其中工商管理硕士(MBA)就很典型。教育部《通知》出台后,在职研究生的概念就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我国对研究生的这两类区分基本实现和国际惯例接轨,全日制和国外的“full time”(中文可以理解为全脱产,全职的)对应,非全日制和国外的part time(中文可理解为在职的,兼职的)对应。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目前我国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基本上是以专业学位为主。区别于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的学术学位(academicdegree),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职业人才。


我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设立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教育硕士等少数几个专业学位,主要面向在职人员报考。2009年后,国家提出要大力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迅速增加,到2015年基本实现和学术学位硕士持平。在另一方面,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热潮从上个世纪90年代延续至今,授予的基本都是专业学位。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专业学位的种类设置也趋于丰富和完善,迄今已有39种。


二、对2017年研招政策改革的解读


根据《通知》要求,从2017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招生简章须明确学习方式、修业年限、收费标准等内容。考生根据国家招生政策和培养单位招生简章自主报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研究生。如此“统筹”安排实际上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大变革。统筹的关键点在于:不再以学生的身份作为划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依据。


从我国以往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情况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在职研究生教育。换言之,非全日制就是为那些已走上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专门设计的研究生培养形式,而没有走出校门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考研则只能选择全日制的攻读形式。


目前全日制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研究生培养形式,但以非全日制方式攻读学位的在职人员也占研究生教育的相当大的比例。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硕士研究生共招录54.9万人,其中约16万人属于在职攻读,占比29%。由于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由国务院学位办另行组织入学考试,考试难度相对较低,许多在职人员大学毕业时间较早,*作时间较长,平时又忙于实践工作,学习过程中的时间、精力得不到保障,再加上有一些高校把举办各类在职研究生班作为摇钱树,教学质量管理松散,学位论文质量把关不严,这就导致以往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入口、培养和输出各个环节都大打折扣,许多人也认为在职研究生就是花钱买文凭,无形中给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贴上了“混学位、低水平”的标签。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只是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两种教育形式,它们只代表学习或授课的方式,而本身并无优劣之分。


无论是对在职人员还是普通学生,选择何种培养形式的关键在于能够确保研究生更好、更便利地投入学习,保证其所受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我国以往只是简单地将非全日制研究生视为在职人员攻读学位的方便途径,自成一体不对尚未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开放。一些有着强烈求学意愿的大学生们,在毕业时只能面临两种选择:就业或考全日制研究生。受制于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相当一部分优秀大学毕业生就只能走上工作岗位,从而放弃了继续求学深造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对象局限于在职人员是非常不合理的,一方面培养质量未能足够加强,另一方面也没有充分发挥非全日制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全日制研究生一直以来都同时允许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在职人员同时报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部此次“统筹”的对象,主要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一是在招生对象方面,应届大学毕业生可以报考,二是在考试形式和录取标准方面,和全日制研究生相同。在此次统筹之前,国务院学位办2015年已经发文宣布不再年组织每年10月份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统筹”之后,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而言,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扇新的大门打开了,对于在职人员而言,则是通往研究生的“专用通道”不复存在。无论是选择攻读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学位,都需要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每年12月底组织)。无论考生是在校本科生,还是在职人员,在研究生录取时将执行统一的国家分数线和相同的学校专业录取分数线。


三、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根据《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在各类招生专业中,仅仅对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这7个专业学位报考提出了工作经验年限要求(大学本科毕业3年以上工作经验或高职高专毕业5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可以报考除前述7个专业学位之外的所有招生专业(无论全日制或非全日制)。


从上面对政策的解读不难看出,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将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这是因为在改革之初,在校大学生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识和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全日制依然还是应届考研大军的主要目标,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应届本科生较少。如果应届生选择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其面临的竞争对手大多数是在职人员。而在职人员随着工作年限的延长,其应试能力逐年下降,并且还要边工作边备考,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被分散使用,在和在校本科生同样的入学考试中,自然处于劣势。


另外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在职人员在报考时也会尽可能避开与在校本科生的直接竞争,而去选择那些对工作经验年限有要求的专业。大量在职人员参加考试必然会导致考生的总体分数降低,为了保证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数的完成,国家划定的最低合格分数线会随之下降,这样应届生过线的可能性更大。在过线人数不多的情况下,各高校的非全日制招生指标就会显得相对比较充足,因此只要过线被录取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四、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般人认为读研的成本就是需要向学校缴纳的学费。全日制研究生因为学费较低,而且还有国家奖助学金的支持,再加上在校期间可以通过担任助研、助教、助管以及其他形式的勤工助学获得一些收入,基本可以做到自食其力,所以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读全日制研究生成本很小。但实际上向学校支付的学费只是读研的直接成本,在计算读研成本和收益时,还要考虑到因读研而不能参加工作获得工资,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机会成本。两年全日制在校期间的机会成本即使参照城镇居民的平均工资统计也是相当可观的。如此比较,以非全日制读研,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在继续求学深造的同时参加工作获得工资或其他收入,从而将上面所说的机会成本降低到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将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最低的一年。根据教育部规定,研究生收费需要经省级物价管理部门审批备案,《通知》下发时间是9月14日,而研究生报名10月10日开始,各招生单位在报名开始前必须公布招生简章,招生简章中必须明确收费标准。在这么短的时间,绝大多数招生单位完不成有关非全日制研究生收费的报批程序。因此,大多数招生单位公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都是和全日制研究生相同,即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


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较低是因为国家对全日制研究生按人数给予财政拨款,而非全日制研究生则没有财政拨款。比照全日制的标准收费与研究生的实际培养成本相比,相差太远,这种情况不可能持续。2017年之后各招生单位必然会上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收费标准,并在2018年招生简章发布前完成规定的报批程序,届时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收费标准肯定会进行较大幅度的向上调整。


读研的收益是可以为将来求职提供更有力的敲门砖,从而获得比本科生更高的起薪。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对于大多数招聘单位而言,真正注重的不是学历而是真才实学。不少用人单位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的评价都是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或者是眼高手低,或者是社会经验严重缺乏。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攻读学位同时从事实际工作,恰好可以弥补在社会经验和实务操作方面的短板。


假设在完成学业后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时求职某家公司,一个仍然是书生意气十足的小白,另一个是已在职场摸爬滚打了几年的老手,二者谁更有胜出的机会?有人会认为全日制研究生要比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得更扎实,但是否学得扎实从根本上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非全日制因为有工作实践的体会,学习的问题导向性更强,对理论的理解和钻研或许更加透彻。综合而言,从个人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收获来看,全日制研究生在知识功底和理论素养方面或许会更受用人单位青睐,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工学结合优势却是全日制研究生无法比拟的。


五、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


在《通知》下发前,通过10月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入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完成学业后只有硕士学位证书,没有毕业证书。2017年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单证”面孔彻底改变。《通知》中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所在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也就是说,在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无论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都可以获得双证:毕业证和学位证。


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证书,在形式上会有细微差别。《通知》中明确规定毕业证书上要注明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证书上要有“全日制学习”字样,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证书上要有“非全日制学习”字样。学位证书则跟以前一样,不会注明学习方式,但能够明确区分出是学术学位还是专业学位。


以上差异仅仅是形式上的差异,对两种证书的法律地位和效力没有影响。《通知》中明确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以往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文凭泛滥成灾,社会认可度不高,带有“非全日制学习”字样毕业证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过去在职研究生教育负面评价的影响。对此,《通知》在两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方面也提出了“统筹”要求,即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要和全日制研究生“统一标准”、“同等质量”。各培养单位执行落实这一质量要求的程度如何尚需要实践检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各培养单位无论如何也不能沿用过去培养在职研究生的那种“放养”、“放水”的模式。另外同样可以肯定的是,统筹之后,呈泛滥之势的在职人员研究生文凭会大大减少,加上入学选拔考试的门槛提高、大批应届本科生接受非全日制培养,非全日制文凭的含金量必然大大超过以往在职研究生文凭,用人单位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的认可,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版权声明:

1、文中信息搜索自中国石油大学报,图片来自网络。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7277590。


温馨提示: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更及时地了解2017年全国MBA报名的最新信息,MBAChina网特别为考生增设北京MBA报名、上海MBA报名、广州MBA报名等热门MBA报名专题页 :


北京MBA报名信息:http://bm.mbachina.com/index/schoollist?area=110000


上海MBA报名信息:http://bm.mbachina.com/index/schoollist?area=310000


广东MBA报名信息:http://bm.mbachina.com/index/schoollist?area=440000


了解更多MBA报名信息请登录全国MBA报名服务中心:http://bm.mbachina.com/




友情提示:欢迎广大考生加入2017管理类联考备考专家群 453676273 ,2017MBA备考精英群 546950070 ,2017管理类联考备考总群 239701642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MBAChina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