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二外教授张喜华 | 潜心教育,静待花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MTA/MBA教育中心
2019-12-02 19:19 浏览量: 3381

MBA中国网讯】

人物时光纪

张喜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国家公派留学归国人员。1993 年从事高校教育,至今已有26年。2009年加入二外一直奋斗在教学、科研*,2018年,张喜华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讲师”称号。2019年11月8日,在哥本哈根大学建校庆典上获颁荣誉博士学位,成为哥本哈根大学建校540年来首次获此殊荣的亚洲女性。

教授张喜华(左)在哥本哈根大学建校庆典上获颁荣誉博士学位

张喜华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生性爱笑,笑起来如同月牙般的眼睛成了她最为明显的标志。

张喜华的学生们都说:“每次和老师眼神的交汇,总能感受到老师炽热目光里传递出的关爱之情。”张喜华发自内心让学生敬爱、信赖的微笑,是她从教26年的底气与永葆教学热情的相互激荡。

张喜华课堂教学

温暖中萌生的丹麦研究思绪

张喜华读博时主修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2006年她在北京语言大学攻读博士二年级时,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访问学者留学哥本哈根大学一年。留学丹麦期间,丹麦人的待人接物给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张喜华说:“在路上,陌生人都面带微笑,迎面走来还会向你say hello。有时问路,热心的丹麦人会帮你查找路线,指点你如何走,甚至领着你走一段。丹麦这个国家虽然小,人们却十分温暖。”

第一次出国,当时丹麦华人很少,张喜华研究压力大又思家心切。在那样的情况下,丹麦学者、丹麦房东、中国驻丹麦大使馆教育组给予了她很多的帮助和温暖。

有一次张喜华在意大利旅游时不小心遗失了护照,她去丹麦移民局补办签证时移民官没有要求她做过多的解释,而是说,“我相信你。”简单的一句话透出了丹麦人与人之间的高度信任。

当时原本一个人远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的张喜华被丹麦深厚的人文关怀所感动,“我感到很温暖,我喜欢这里人与人之间温暖和谐的关系”。

张喜华(右)与丹麦能源学院院长(左)合影

这些点滴细节和社会公信使张喜华产生了探讨和研究丹麦的想法。

丹麦研究中心初创

2011年,张喜华获得国家资助再次回到哥本哈根大学进行跨文化与区域方面的合作研究,这次她发现丹麦在许多方面其实都值得深入研究,比如绿色发展政策、工作和生活平衡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福利和创新制度。2011年她代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与哥本哈根大学跨文化系签署了合作协议,正式建立了合作关系。

丹麦研究中心在哥本哈根大学召开年会留影

当问及中心工作有什么困难的时候,张喜华说由于国家倡导国别与区域的研究,学校每年也拿出资金支持中心建设,还有来自丹麦学者的支持,中心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困难。唯独有一点缺陷是她本人不懂丹麦语,要想全面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思想,就要go inside,deep inside。而象征着民族身份的语言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懂一国的语言,方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她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学习丹麦语。

随着研究中心不断成熟,2015年,国内首家丹麦研究中心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2017年成为中国教育部备案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张喜华担任中心主任。

播撒留学教育的种子,收获国际视野的人才

“之所以建立研究中心,除了研究了解丹麦,促进中丹文化交流外,人才培养也是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工作任务之一。国家给了我出国‘充电’的机会,我获益良多,我希望能够把学识和关爱传递、延续给更多的人。”张喜华说。

她希望借助丹麦研究中心这个纽带,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我想帮助更多的同学能‘走出去’,开阔视野,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使者,这是我从留学归来一直未变的热情与信念。” 张喜华说到这时双手不自觉地比在了心间。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她语重心长地说,“但人才培养的效果并不会立竿见影,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效机制,这些影响会慢慢体现在他们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在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如果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就能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更加创新的方式方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张喜华回想起了两个通过研究中心走出去的学生:一个同学现在在中国贸易促进会工作,他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和外国客户打交道,由于出国留学的这段时间培养了他很强的跨文化意识,使得他能和客户建立起有效的沟通。

另一个同学现在是一名中学英语老师,作为英语老师,他除了教授学生常规的语言知识,还能结合自身的跨文化视野和留学经历,发掘与课文相关的跨文化素材给学生进行讲解,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文化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我影响着我的学生,我的学生再去影响他们身边的人,这是我希望看到的最理想的状态。”张喜华老师说。

教好书更要育好人

作为一名普通大学老师的张喜华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她说:“教师要有人格魅力,有学术水平,要和蔼可亲,要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张喜华的课上,学生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

张喜华强调:“老师的任务不光是教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how to learn,learn to learn.教书是教好课本知识,育人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开阔学习视野,去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们成为有情怀和有温度的人。”

张喜华与学生合影

张喜华曾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她借助西方感恩节之际要求学生他们的爸爸妈妈说一句“我爱你”。几天后张老师得到了学生们的反馈,有一个学生说:“我对妈妈说完‘我爱你’后,她吓坏了,一个劲追问我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为什么要说‘我爱你’,她以为我想不开。最后没办法了,只能被迫告诉她真相: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

张喜华说:“我们的孩子很爱他们的老师,很爱他们的父母,可是他们不会表达,也很少表达。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说‘爸爸妈妈,我爱你’,那我们的父母也不至于被孩子突如其来的一句‘我爱你’吓蒙呀。感恩节虽然是西方的节日,但感恩却是我们共通的精神。”

时时对人微笑是丹麦人给她留下的印象,也成了她的行为准则,“Smile doesn't cost you anything.微笑不需要成本,却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张喜华要求她每一届学生在生活中也坚持对人微笑,予人和善。

“什么是以人为本,最起码就是把人当人,而不是把人当空气或植物,你看到可爱的小猫小狗尚且会去拍一拍,更何况迎面走来的是人呢,我们为什么不能面带微笑去打个招呼呢,哪怕是陌生人?”

刚开始,学生并不理解甚至有些担忧“别人会不会觉得我是个疯子?”张喜华鼓励他们勇敢地去试一试,“今天,你对多少人微笑,就会有多少人对你微笑,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其实生活中一些小小的细节可能会影响到更大的面。”

张喜华就这样言传身教,不断给学生们传递着正能量,她说:“语言老师很适合教书和育人结合在一起,教材中有关爱的话题,布置作业的时候就可以涉及,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培养学生。”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技能,更要学习中外文化,要能讲好中国故事,做到文化间相知互鉴。

张喜华在丹麦做学术讲座

在研究中心的建立或是后续发展中遇到过困难吗?

其实国家一直倡导国别与区域的研究,学校每年也拿出资金支持我们,还有丹麦学者的支持,所以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困难。唯独有一点是我不会丹麦语,我们要想全面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思想,那就要go inside ,go deep inside.而象征着民族身份的母语才是真正实现有效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最好载体,所以,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

您对研究中心的未来有没有什么规划和愿景呢?

我希望学校将来能开设丹麦语或是北欧语课程,北欧这些国家高度发达、和平宁静,加上我们研究中心的资源,学校的学科和专业依托,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到那儿学习,而且家长们也放心。就是哪怕每两到三年招生一次,也会很有帮助。

老师觉得研究中心对两国文化有什么促进作用?

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丹麦先进的理论;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让丹麦更加了解中国,现在很多丹麦人很爱中国文化,记得有一次我跟他们讲我们这边是怎么尊老爱幼的时候,有个丹麦老太太说:“哇,我应该搬到中国去!”我当时觉得有点小骄傲。

我们作为一个外语学校,学校也一直强调我们学生要做文化交流的使者,那您认为一个合格的国际交流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

global competence(全球能力)中就提到母语交流、外语交流、学会学习、文化意识和表达等方面,我觉得我们的二外学生中外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都要具备,要有文化自信,这样我们在做跨文化交流时,才能成为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者,才能成为自信的跨文化沟通者。培养国际视野不是一味地去学习国外的,而是我们要懂我们自己的,并以一种能使外国人接受的方式去传播去讲述,那这才是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老师觉得给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Do all the good you can,by all the means you can, in all the ways you can, in all the places you can, at all the times you can, to all the people you can, as long as ever you can. ——John Wesley

能否请您对我们的同学说上几句寄语?

希望二外学子能既具国际视野又能有家国情怀,将来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翔宇东方新闻社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MTA/MBA中心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