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EMBA:老孙走马东海岸之 “纠结使人进步”

MBAChina
2017-09-06 09:46 浏览量: 2366

MBAChina网讯】第五天,让我们从哈佛转战纽黑文,去看看全美法学第一且校园美景秒杀哈佛的另一著名藤校——耶鲁大学。




果然是距离产生美!不像同城兄弟之间的“相爱相杀”,哈佛与耶鲁之间一直是惺惺相惜的。一是学科设置更加相似,二来历史也都比较悠久。耶鲁的成立比哈佛晚了65年,是美国第三古老的大学。成立17年后,一位叫做伊利胡·耶鲁的商人捐献了800英镑、400多本书和一幅英王的肖像画,学校为了表示感谢,由此改名。


截止到2015年6月(见维基百科),耶鲁收到的捐款回赠金额达到256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虽然耶鲁培养的总统比哈佛少了3位,有5人,但最近几届的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连续三位都是耶鲁毕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达到57人。哈佛的校训是“真理”,而耶鲁的校训是Lux et veritas,中文的意思是“真理和光明”。简直双胞胎,有没有?


耶鲁最强的专业一致公认是法学,至今已经培养了19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在耶鲁法学院看来,律师不仅是为私人和公司提供法律专业知识的人,他们也是政策制定者,是政治家,也是社会的改革者,这就把政策制定、执行和社会发展联结在了一起。




或许你不知道,这么牛哄哄的耶鲁法学院,却也经历了一段相当“纠结”的发展,近50年一直前行在冲突、矛盾、复苏和新的矛盾中。我前年参访耶鲁的时候恰逢亚裔(主要是华裔)和校长就对亚裔的歧视开展激烈的对话。去年,劳拉·凯尔曼写了一本书详细描述耶鲁法学院这几十年来冲突发展的历史,名字就叫《黑暗年代:再造耶鲁法学院》,已经出了中文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来看,有冲突的声音,说明这里并非是“一言堂”,允许有不同意见出现,并产生碰撞,进而诞生新知和激发新的思考。在耶鲁,多元的声音、独立的思想是始终存在、并行不悖的。


耶鲁人探究真理和光明的价值观使得他们能够坚持独立的精神,不向外部的政治压力或者物质利益妥协,这种独立的精神从校长、教授一直影响到学生。




上世纪越战期间,美国政府规定凡以宗教或者道德的理由反战的学生一律不许得到奖学金,耶鲁对此充耳不闻,结果失去了一大笔基金。而现任校长理查德·莱文也曾因捐款人提出的附加要求直接拒绝了两千万美元的捐款。


教授们的表现则更加直接,2001年耶鲁校方宣布授予前总统布什荣誉博士学位,结果200多名教授集体签字拒绝出席毕业典礼,学生们也打出横幅抗议,认为布什根本没资格,而学校这么做纯粹是在沽名钓誉。


还有一个与华裔有关的例子更耐人寻味。如果给你出一道单选题,问哪个女人更有影响力,A是林徽因,B是林璎,估计90%以上的人会选A。在这个八卦的时代,人们乐于对林徽因的风花雪月津津乐道,却很少有人知道,林徽因还有一位相当了不起的侄女——耶鲁校友和校董林璎。


才华横溢的林璎号称耶鲁大学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博士,在21岁时就因成功设计美国越战纪念碑而一举成名。当时这件事还引起了美国舆论的哗然:要知道,越战的对方可是中国支持的越南军队,而纪念碑的设计者竟然是一位华裔,这怎么得了?但当时的评审委员会顶住了压力,一致认为设计方案本身无可挑剔。


事实上,林璎的作品大多深邃且具有厚重的人文关怀。在耶鲁大学校园里,有一个雕塑叫做女人桌,那是林璎的另一个杰作:黑色花岗岩底座上方悬空伸展出一个绿色花岗岩椭圆形喷泉平台,水流从它的边缘渐次滴落。在椭圆桌上雕刻着呈螺旋状展开的数字,记载着每年耶鲁大学新生中的女生人数。数字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直到现在。这个作品成为耶鲁宣示女权的象征。




1995年,关于林璎和她的越战纪念碑的纪录片《坚强清晰的视觉A Strong Clear Vision》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2007年,越战纪念碑被列为美国人最喜爱的十大建筑之一,而作为设计者的林缨也因此被载入美国历史。


除了林璎之外,耶鲁还曾培养过大量杰出的中国校友:从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到铁路大王詹天佑、人口学泰斗马寅初、教育学启蒙者晏阳初等。其实还有一位大家不太熟悉的牛人,叫王宠惠,他在耶鲁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代总理、国务总理,并且是海牙国际法庭任职的第一名中国人,曾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后被聘为国立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在耶鲁大学漫步的时候,我曾遇到一个校园里“摆摊”的小伙子。他是耶鲁的在读学生,自主创业开了家公司卖有机低糖的能量棒。我拍下了这一幕,小伙子脸上灿烂的笑容或许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耶鲁的自由开放,以及对学生创造力的“纵容”。




从向政府抗命、到认可并推崇华裔学生林璎的作品、到允许学生“摆摊”,我们可以看到一所大学对于不同声音和实践行动的包容。其发展过程或许是纠结的,但至少能够在“众声喧哗”的可能中构建客观、保持理性。对真理的追求往往需要时间的检验,伟大的组织则始终在纠结中前行!


- 作者简介 -


- 孙金云 -

孙金云博士,专长于企业战略、创新创业等领域的研究,教授复旦EMBA 《战略管理》课程。十余年来,他带领复旦管理咨询公司团队,服务了包括欧莱雅(中国)、E-bay、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麦当劳等200多家企业组织,是中国较早期介入管理咨询行业的实践者。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EMBA如原作者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