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EMBA:老孙走马东海岸之 “一根筋”的大学

MBAChina
2017-09-04 09:41 浏览量: 3035

MBAChina网讯】毫不夸张地说,哪怕你从小就是个学霸,一旦你来到波士顿这个全世界牛校最为云集的城市,还是会觉得自己一下子“低到尘土里”。




这不,MIT刚刚傲娇地宣称自己培养了8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隔壁的哈佛就淡定地表示,他们培养和雇佣过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就152位,这才是世界第一好不好?


哈佛这么一表态,吓得同城诞生过 63 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波士顿学院只好一声不吭,更不用说同样位列全球大学100强的塔夫茨大学、东北大学和波士顿大学以及创业全球第一的百森商学院、培养过全球大量女领导者的卫斯理女校了,都只有“俯首称臣”的份。




哈佛这么牛是有道理的:它是美国第一所大学,拥有381年历史(啥概念?比美国建国还早),培养过8位美国总统(美国这么短的历史,一共也就58届共45人担任总统)!


旁边的MIT悄悄说,人类总共有4位宇航员登上月球,100%都是MIT的。我说了吗?昂?


行了,别烦!我们接着说哈佛:


这所在全世界人民(尤其在中国父母)心中知名度最高的美国大学,一到暑假就变成了人头攒动的“5A级景点”,大多是中国来的各类游学参访团。其中一个“不可错过”的经典环节就是去和哈佛的“创始人”——约翰·哈佛的铜像合影,并去摸一摸那只锃亮的脚。




啥?摸摸脚就能沾点仙气、金榜题名?这简直是天大的误会!


要知道,这位老兄之所以留名青史,靠的不是学霸超能力,而是非凡的“投资”眼光。1636年,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约翰·哈佛牧师在去世的时候把他的全部财产捐赠给了当地一所刚创立两年的新学院,然后这学院就改名叫哈佛了,这个地方也被命名为剑桥区。


那么他捐了什么呢?经查证维基百科,他捐了400多本书和779英镑。不得不说,眼光比金钱的数量更重要!钱虽不多,却开启了哈佛大学“开挂”一般的捐赠历史。


今天的哈佛,成为全球所有大学中接受捐赠最多的大学,其管理的捐赠资金总额约365亿美元左右(2016年6月数据),相当于整个上海市2016年GDP的9%。其中最大一笔捐款来自于2015年一个叫鲍尔森的基金经理,他捐了4亿美元给哈佛工程与应用工程学院!




都说美国人特别喜欢为学校捐钱,可他们捐赠的动机是什么?


其实,院校之所以备受推崇,不仅因为其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建筑,更因为其在长久岁月中积淀的文化内涵,以一贯之的教育追求,以及不同理念之间火花四溅的碰撞。正是这些形成了一个有力的聚场,让各界人士纷纷愿为其“添把火”。


比如,MIT的教授们就相当务实,他们的价值观是追求影响力,通过一个个了不起的工程创新发明、建立行业影响力,所以他们讥讽哈佛的同学“不会算”;而哈佛的学生反驳说,我们的校训是“Veritas”,是追求真理。他们还戏称MIT的意思是“Monkeys in Training!”将理工科学生比作接受机械训练但不会思考的猴子,言下之意玩文字游戏还是哈佛牛。


玩笑归玩笑,哈佛也的确如校训所言,始终坚持对真理的追求,培养出大量各行各业的翘楚。有人开玩笑地说,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都是哈佛读不下去才去创业的,而哈佛自己的学生则调侃说,如果读到毕业他们也就泯然众人矣!




在哈佛,从学生到老师互相之间都攒着劲,势要一拼高下。其他领域我不知道,至少在战略研究领域,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竞争学派一度统治学界20年,最后被同样来自哈佛商学院的克里斯滕森教授用突破式创新理论挑战地位。在外人看来,哈佛的“内部”相争颇有些“左右手互搏”的意思,实际上却极大地推动了学术创新。


学术不“垄断”,竞争出真知,这正是哈佛可贵的精神特质。


从哈佛和MIT的例子可以看出,一所大学的校训所形成的价值观会渗透到每一个教授和学生的行为当中,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外如此,国内亦如此。


比如浙江大学的校训是“求是创新”。抗战期间浙大在竺可桢校长带领下西迁若干年,颠沛流离中依然不忘教学与研究。


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和对真理的追求。


北大最早的校训是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彼时蔡校长遍邀天下英才打破既有常规,提倡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回想大半个世纪前的中国,并非国泰民安歌舞升平,而这些大学依然大张旗鼓喊出自己的口号,坚持自己的追求。想想那会儿的中国大学和教授们,也都挺一根筋的!


诚然,校训是大学价值观的提炼,而所谓“价值观”,并不是把十几二十个美好的词拼凑在一起,而是处理各种冲突时所展现的态度。比如当学术和盈利发生冲突时,MIT的选择是影响力,所以他们鼓励教授和学生把研究成果拿出去开公司赚钱,以此来提升影响力;而哈佛的选择是追求真理,所以他们可以不为政治所羁绊,坚守自己的研究立场。


通过校训凝聚的价值观这根筋恐怕应该“大道至简”,并且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论语里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在追求真理和个人生命之间的取舍。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也是做了个冲突面前的优先级排序:在他的价值观中,自由优于爱情,而爱情是超越生命的。




(以下进入广告时间)我个人其实更喜欢复旦校歌的前面四句话:“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这里的“文章”,我相信不是发表在各种顶级一级期刊上、被精确定量计算教师工分的学术文章,而是“胸中有丘壑、著天下文章”中对真理不懈的追求。


- 作者简介 -


- 孙金云 -

孙金云博士,专长于企业战略、创新创业等领域的研究,教授复旦EMBA 《战略管理》课程。十余年来,他带领复旦管理咨询公司团队,服务了包括欧莱雅(中国)、E-bay、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麦当劳等200多家企业组织,是中国较早期介入管理咨询行业的实践者。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EMBA如原作者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