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EMBA | 宋志平:做有质量的“一带一路”

MBAChina
2017-05-22 11:02 浏览量: 2493

MBAChina网讯】在5月14日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光华管理学院杰出管理实践教授、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谈到了中国建材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


 “一带一路”是建材的大市场 




“一带一路”是建材的大市场,沿线国家很重要的需求就是基础建设、城市化和工业化。“这恰恰是过去三十年中国做过的,因此有很多成功经验,包括中国的很多装备和技术都特别适应于沿线国家的需求。”


据了解,在“一带一路”沿线上,65%的水泥、玻璃都是中国建材提供的。宋志平表示,中国建材的装备在国际上都是中高端的,并且价格便宜、质量好,有很高的性价比。


除了产品、装备的直接输出,宋志平认为,国际产能合作也是中国建材的着眼点之一。“中国建材开始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厂,包括水泥厂、玻璃厂、新材料厂等等,来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为他们做些贡献。”


宋志平解释道,之所以选择产能合作,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建材产能是过剩的,“把中国的产能,包括设计、装备、制造方面的能力拿到‘一带一路’上进行合作,刚好沿线国家有这方面的需要,而我们也有这方面的富余能力。”


不过,针对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产能合作,有质疑认为中国输出的都是落后产能和设备。对此,宋志平坚决表示,“我们的产能合作不是把落后产能以及二手设备输出出去,根本没有这事情,也不可能做到。”


宋志平举例表示,中国建材过去做的312条大型生产线,都是应用最新技术的中高端装备,而且很多大型装备都是智能化的,甚至在国外的项目比在国内的一些项目提前实现了这样的高标准。


“一定要跟大家说清楚,我们的‘一带一路’是有质量的‘一带一路’。”宋志平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原中建材集团与原中材集团合并为新的中国建材集团。谈到合并后的效果时,宋志平说,原中材集团的水泥强一些,而原中建材集团的玻璃强一些,但是两家在国际上的竞争是同质化的。


“现在合并之后,实现了新集团技术的优化,将双方都有的装备、技术进行优化提升,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一加一大于二,而是质量和技术水准上的大于二,促使我们形成新的装备体系;同时,促进我们在一带一路上高水准的合作和产品,也可以更好的组织、规划我们的市场。”宋志平表示,两家集团的重组,对于新的中国建材参与“一带一路”而言,是一个重要契机。


谈到中国建材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部署情况时,宋志平表示,以前集团在中东布局比较多,现在正加快在非洲的布局,“非洲、南亚、东南亚、包括印度、俄罗斯等,这些市场都是我们现在走出去的主战场。”


 工匠精神的借鉴意义 




德国著名管理学思想家赫尔曼•西蒙先生在他的著述《隐形冠军》中倡导的“专业主义”令宋志平深受启发:专注、聚焦深耕“窄而深”的一个业务,而不是“宽而浅”地去做。因为一个人设定目标的时候,不能既要做百米赛跑冠军,又要去做马拉松冠军,同时设定两个目标,最后一个也赢不了;但是突出某一项狭窄的业务,势必营业额就不高,如何获得长足的发展呢?那就需要“走出去”依托国际市场。而市场国际化的前提,仍然得依托于“做专、做精”。


这种强调专而精的德国工匠精神,对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趋势的意义何在呢。


宋志平认为,如今,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倡要回归实业,欧洲则倡导再工业化,这些都是要回归实体经济。中国现在也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二产是三产的根,如果没有二产、没有制造业,就不存在制造服务业;如果没有二产,三产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中国要大力地发展实体经济,不要脱实向虚。


他表示,其实过去德国的制造业一度被别人诟病过,1887年英国政府就下过命令,所有德国产品都要标上德国制造字样,以示和英国产品的区别,表明是劣质货、冒牌货。其实日本当年在美国也同样有过类似境遇,丰田车在美国是一个质量低下的象征。后来德国、日本就开始奋发图强,打造工匠精神,最终他们都在世界制造业中成为了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强者。在有人诟病德国的制造业发达但服务业不发达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对英国布莱尔首相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至少我们德国还在造东西”。意思是说,当大家都脱实向虚的时候,至少德国人还在坚守着工匠精神。


中国是个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同时中国这个制造大国还有一个隐忧——在制造业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跨国公司出于成本考虑来中国代工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制造的成本不断攀升,逐渐和美国相当了,远高于墨西哥。这样的话,很多制造业就会离开中国。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培育强大的制造业,那些代工的企业又都离开了,那我们不但不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甚至连制造大国都难以维持。


现在,美国在回归实业、欧洲再工业化,又有德国和日本这样的强手,所以中国工业的压迫感是很强的。在这个时候,我们真的要好好地研究研究,要学会工匠精神,学习如何去提高质量、去培育品牌、建立忠诚的客户,打造可以“走出去”的高价值产品和技术。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北大光华EMBA,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电话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