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EMBA杨斌:企业家精神该是每个人的财富

MBAChina
2017-11-22 10:40 浏览量: 4960

MBAChina网讯】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后简称《意见》)正式公布。这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引来社会各界热议。9月27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召开“营造企业家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专题论坛,解读中央精神,探讨企业家责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教授在论坛上对《意见》进行了深度解读。


全文约 4200 字,约需 10 分钟阅读。


《意见》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包含着对企业和企业家的论述和看法


《意见》是一个很有深度、很有高度的文件,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中的若干表述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话中均有所体现。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APEC)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活力,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我们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多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为企业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这段话提到“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这个词用英语表达对应“entrepreneurship”,这是英文当中一类词的代表。这类词的特点是用一个“人”后面加上一个“-ship”。例如“owner”是“所有者”,后面加上“-ship”成为“ownership”,但是不能直译成“所有者精神”,而应该叫“主人翁精神”。“leader”是“领导者”,而“leadership”是“领导力”。运动员叫“sportsman”,但“sportsmanship”应该翻译成“运动家风度”,或“运动家精神”。这里要探讨的叫“entrepreneur”,本身是“企业家”或“创业者”。而后面加上“-ship”之后就变成了企业家精神。这类词,前面是个“人”,但是当他“-ship”化之后、抽象之后,其实是把这样一些人身上非常宝贵的人类精神特质给抽象出来了。这些特质是这一类人所共有的,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拥有它。我们希望更多人拥有“领导力”,尽管他未必是领导;我们希望更多人拥有“主人翁精神”,尽管他未必是“所有者”;我们希望更多人拥有“运动家风度”,也许这能很好地体现在他的人文日常交往中间。让我们理解这个“人”和这个“精神”之间,它既有相关性,但是又有超越和升华。


党中央、国务院希望更多的社会成员拥有企业家精神,尽管他未见得是一个企业家。但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这句话,是非常深刻的。因为整个市场中间的人很多,一个企业当中存在的人就有方方面面。从这句话可以很明确的看到:中央国务院对于其中“企业家”的这个角色有着高度的肯定。“来自于企业家精神”,这是说来自于一种角色和这种角色所生化出来的人类特质。

最难的东西正是这看不见的东西,企业家精神无法简单还原成某些要素。把那些还原论下面的要素如何黏连在一起,这是企业家精神最宝贵的东西。如果这种精神能还原成几个要素的话,那么试想一下机器学习、AI是否也能具备这精神?很难。所以企业家精神是人工智能无法战胜人类的若干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不能用还原的方式解读它。想想那些“-ship”,这些东西是人有信心高于机器、优于机器、强于机器的很重要的一方面。


这段话还提到“激发市场活力,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改革开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政府是“抓”经济。从“抓”到“营造”是非常重要的转型,这里要体会动词的差别,思考谁是主体。而《意见》的第一句话中讲的非常清楚——“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


这段话最后提到“我们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多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为企业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句话厘清了政企关系。政府对于民众负责,对于国家命运负责,对于整个的意识形态、精神负责,这没有变;但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在这句话中体现了转变。


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30位企业家回信特别提到“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习近平主席对企业家精神的诠释在这句话里有所体现:这里有“创新”,也有他希望的、最近谈的比较多的“全球视野”。这些也体现在《意见》的论述中。


可以看到《意见》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一个重要的组成,这中间包含着对企业和企业家的论述和看法。




三个“营造”


把《意见》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的话,第一部分主要是三个“营造”:“营造法治环境”、“营造市场环境”、“营造社会氛围”。一是营造法治环境,这部分内容可以提炼两个字——“保护”;强调保护企业家的产权、财产权,强调企业家的创新要能够得到国家和政府方方面面的保护。这对于中国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秩序是非常重要的。二是“营造市场环境”,这部分核心是“促进”。这个部分强调了政府该放的要放,审批方式需要转型。三是“营造社会氛围”,这部分的核心词是“正向”。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树立一批积极有为的优秀企业家的典型。


我们的整个社会在转型当中,社会的舆论和民众的心是丰富并且复杂的。有时候个别、或者少数的一些负面的案例发生之后,舆论有它自身的一些传播逻辑;加之社会谈资角度的消费需要,很容易将少数个别的东西放大成整体性的事。这会影响到我们怎么去认识企业家整体的一般性、主流性、共性。这个氛围的形成,不光是对现在的企业家的精气神、活力和状态有影响;也同时影响着是否有更多的年轻人、更多的社会成员愿意参与去成长为企业家这样的角色,或发挥自己身上的企业家精神。所以这个氛围不是一个小事。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给大学提出一个重要功能:除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还要有一个叫文化传承创新。那大学也要为传承创新这样的一种良好的企业家精神的文化氛围做一些贡献。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意见》提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这实际上也可以叫做政商关系的中国解决方案。在美国它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游说公司,一些中介机构担任着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还有一种方式,是企业以某种方式去政治献金,使他的某种政治主张、或有利于他的政治主张能够得到实现。但这不是中国方案。中国要杜绝以这种方式来发展我们的政商关系,政商关系要“亲”和“清”。这两个字我们需要慢慢品。


“容错”和正向激励


《意见》还强调了要对企业家精神有正向的激励。社会、产业或政府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企业家精神,对这种精神的持续性会有很不同的影响。在过去四五年的创新创业鼓励当中,如果说有一个地方可以改善的话,那就是我们某种意义上在创新创业的这种宣传和典型树立中间,对创“富”色彩的渲染较多。而实际上真正的创业企业家,身上的军功章是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尝试之后所遭遇到的失败、挫折,而不是他今天已经积累的社会财富,或者拥有的这种决策权力。很多年轻人看到企业家成功之后以为那是要追求的一个结果。其实真正创新创业的文化中,那些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和尝试、摸爬滚打,才是总目标。所以“容错”两个字非常重要,对那些出发点主动积极的企业家在遭遇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大家要“理解、宽容、帮助”。


这一点上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在里头。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中,要扬弃掉所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对于企业家“任赌服输”的态度。《意见》中提“理解、宽容、帮助”,有我们党和政府对于企业家的一种主动积极的思考:怎么样保护、激励企业家的合法经营,让这样的萌芽能获得一个再成长、再出发的机会。《意见》中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讲“容错”这两个字,在这个文件当中也是一个亮点。当然这里面还有关于企业家出发点问题的论述,《意见》中论述了好几类应该支持的企业家的出发点;只要是这样出发点的、朝着这个方向的,我们都应该予以“理解、宽容、帮助”。


优秀企业家精神


我们是要讲企业家精神,但要注意到《意见》概括的是“优秀”企业家精神。改革开放将近40年涌现出来的企业家中间的优秀分子,包括更早一些时候中国的优秀企业家,我们总结归纳他们身上体现怎么样的企业家精神。《意见》一共总结了40个字——“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诚信守约、履行责任、勇于担当、服务社会”。这个东西不是简单的回到熊彼特讲企业家有对于风险的一种承担能力,以及将风险转化为机会的这种能力;这些是我们对于企业家精神的一种原点解读。而这个文件当中论述的是“优秀”企业家精神,而这些优秀企业家精神也会变成我们这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既然叫优秀企业家精神,那这一部分的核心是对整个社会、民族的一种担当,其中爱国是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


这36个字中提到了“专注品质”,《意见》中提到“引导企业家弘扬工匠精神”。很多人想工匠精神容易想到基层,其实工匠精神的魂在企业家身上。如果有恪守、追求工匠精神的企业家,才会使整个企业都具有工匠精神。讲工匠精神容易举到日、德企业的例子,但其实举这些例子的时候不要忘记了他们工匠精神真正的来源是他们的企业家。


《意见》中还有一个关键词是“创新自信”。这里提“创新自信”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我们的企业在今天面临实际情况是——他们必须要树立创新自信。在改革开放的头30年中,很多中国企业一个重要的法宝叫“敢于向国际对手学习”。那时候咨询公司来到企业,帮助企业成长提建议的时候,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做“标杆”。今天,这一代民营企业家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在树立标杆;或者他们在探索一些欧美的企业、这个产业中间从未遇到过的挑战和机会。以互联网企业为例,这方面很多国际媒体非常认同中国企业。但现在中国的企业是缺乏创新自信,整体的社会舆论也缺乏创新自信,企业家群体也需要增强创新自信。做“领跑者”接下来会成为很多中国企业的一个现实的挑战,创新自信必不可少。


富有中国特色、顺应时代潮流的企业家成长规律


《意见》论述“加强优秀企业家培育”的部分中提到要“总结富有中国特色、顺应时代潮流的企业家成长规律”。这句话给我们在大学当中教书——尤其是对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人员和教授——提了特别高的要求。到底什么规律?你发现美国有美国的成长规律,GE有GE的模式。而日本有日本的做法——日本人非常不相信MBA这一套,他们希望员工在企业当中通过学徒制成长。欧洲的家族在企业中又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个国家由于它的国情、文化、传统包括制度的不同,它的企业家成长规律是不同的。2006年开始,那时候以陈清泰、蒋黔贵、赵纯均三位老先生为代表的,关于中国式管理科学的研究。而“富有中国特色、顺应时代潮流的企业家成长规律”到底是什么?我们大家得一起来探索。


作者:杨斌,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本文整理自杨斌教授在“营造企业家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专题论坛上的讲话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EMBA如原作者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电话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