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北大汇丰商学院海闻院长专访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2017-05-31 10:50 浏览量: 5818

MBAChina网讯】海闻,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77级,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2008,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2005-2013北京大学副校长。1995至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2004至今,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

主要学术领域: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坦白说,海闻老师并没有想象中足够的平易近人。靠近时你会发现,在海闻老师温厚平和的笑容里同时也有着常居上位者的不怒自威,他是智慧的、思绪敏捷的、成竹在胸的,甚至隐约能感受到,他一边回答问题,一边还有余力观察着他的提问者。你的所思所想在他洞察的目光下仿佛无所遁形,永远是你跟着他的节奏,而不会是他跟着你的。我自以为自己算是见过世面,但是气场强大如海闻老师者,也是少见的。

心向高远,恪尽职守

海闻老师的强大气场与他集领导、教师和学者三个身份于一身,并皆是出类拔萃这一点想必密不可分。在每一项工作中,海闻老师始终认同并践行着“在其位谋其职”的理念。

在教学工作中,海闻老师投以了很大的热情。他曾说,希望在北大的讲台上能够站到八十岁。他认为教学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也是一种对于学生的责任。作为老师,他最期待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能够青出于蓝。

而对于学者的身份,海闻老师认为作为一个学者不能功利性地为了作出科研成果而进行科研活动,而要以一种创新的态度和独特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实现更高的研究价值。这样即便成果称不上浩大,贡献却未必微小。海闻老师的作品就少而精炼,获得过很多荣誉,他所著的《国际贸易》在层出不穷的经济学教科书中仍然大浪淘沙,被许多学校自2003年沿用至今。

为了平衡好这种身份,海闻老师在科研和管理的方式和理念上做了不少创新。他认为创新所需的想法取决于知识和眼界,而其中宽阔的眼界则来自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在年轻时,海闻老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运动,还曾远赴美国留学。同时他的兴趣也不局限于经济学,还喜欢历史和政治,对艺术也有涉猎。这些广泛的经验成为了他知识和灵感的重要源泉。

他认为要做好工作,第一要有责任心。做事必须全心全意,认真负责。工作中能否改革创新,首先取决于是否想把工作做好。体制内的管理创新是有风险的,如果取得成功,个人不会获得私企中那样丰厚的收益,不幸失败了却还可能招致非议甚至祸端。因此,改革创新需要极高的责任感和有力的担当来作为动力;第二是要有能力。有些人也希望能做出一番成绩,然而自身并不具备分析与沟通的能力去达成目标。作为一位经济学家,海闻老师在实际工作中会运用经济学来分析利弊从而做出选择,并且使用从以往担任公社中学副校长、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CCER常务副主任等的经历中锻炼出来的沟通能力,在交流中使他人理解认同自己的理念,齐心向同一个方向努力。此外,保持精神上的执着,想办法克服困难不轻言放弃也很重要。总而言之,要做出创新和改变,取得成绩,眼界、勇气和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桃李成林,师心拳拳

海闻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就应尽好教育学生的本职,远在深圳的他每周都飞回北京亲自授课,从未找博士和助教代过课,并且在这过程中十分享受作为一个“授业者”的乐趣。他认为大学的首要目标应当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刚刚升入大学的青年人大都思想单纯,大学对于他们的兴趣导向和远大理想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他相信,大部分学生选择经济学并非都是出于功利目的,很多人是在学习和理解经济学的过程中真正产生了兴趣,才会选择在经济学领域进行进一步的深造。

谈到在经双开设的经济学原理课程,海闻老师表示不少学生都给他留下了有趣的印象。其中最深的有这么两个人:一个是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学姐,后来去了MIT深造。有一次海闻老师讲到税收的负担是根据弹性的情况来决定的,无论向消费者还是向生产者征税,弹性小的那一方承担的税收较高。下课后学姐去找海老师说了自己的重大发现:“谈恋爱和税收一样,如果分手了,承担损失最大最痛苦的应该也是弹性比较低的那一方,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或者其他选择比较少的那一方,老师您看我说的对不对”。海闻老师现在提起这个学姐还忍不住笑着感叹:“现在的孩子还真是活学活用鬼精灵。”言辞间满是对学生的欣赏和喜爱。另一个是一位外校同学,在课程学习后渐渐产生了对经济学的兴趣,最后毅然放弃了自己原来的专业,到国外继续学习经济学,老师说直到现在还记得那个年轻人请求推荐信时诚恳的来信,信中所表达的对于经济学的热爱是如何打动了自己。事实上,因为海闻老师对于经济学原理深入浅出的讲述,开始对经济学这门学科发生兴趣而不只是将其作为求职敲门砖的同学不在少数。

即便工作繁忙,每周的答疑日海闻老师也一定在办公室等候着大家。在老师的书房里,我们看到他现在还留存着的解答学生疑问时所作的草稿。老师说,在同学们不断提问的过程中他自己也不得不一直去思考,教学相长就是这样。谈到同学们的勤奋与对知识的渴望,老师赞不绝口。

关于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海闻老师认为,现在以分数高低来分专业的现象是不科学的,很多人可能不一定喜欢或适合学金融学或经济学,却因为考分高而跟风选择了这些热门的专业,而一些对经济学有浓厚兴趣并且将来可能在这方面很有造诣的人反却因为高考分数不够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最佳选择,这是一种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在汇丰商学院,海闻老师致力于培养一批有长远竞争力的人。汇丰商学院硕士学位学制是三年,相比于其他经济学院系的要多一年,并且来到北大汇丰的人需要认同汇丰的理念,踏踏实实锻炼研究能力。前一年半非假期不准实习,论文有一定的不通过率等都是对这一理念的践行。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整个学院的氛围充实而不浮躁,学生们在务实中前行。这种教育的效果也得到了社会的检验,业界普遍认可北大汇丰毕业生的研究能力和深厚功底——《新财富》最佳分析师中,北大汇丰出身的人占到10%左右。此外,北大汇丰入学之后会进行军训,锻炼学生的自制力和团队精神;还会坚持组织春秋游活动,因而同学间的关系都非常要好。同时海闻老师还很重视班会,他认为班会是知识传承之外的精神和文化的传承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传承真正的北大精神。

百年北大,未名迷思

作为恢复高考后北大招收的第一批大学生,从那个“风斜天香河汉夜,精神如画”的年代走出来的海闻老师,对于北大精神深有体会而见解独到。他认为文化或精神是与价值观相关的,北大的精神最重要有两点:首先是社会责任感,当年北大的创立就是为了救国于危亡,因而给北大人天生就蒙上了一层忧国忧民的面纱,作为北大人就应该致力于有意义乃至有历史意义的事;第二是追求卓越,学会创新。在历史上,北大就是第一个追求向西方学习的学校,引领了时代的风潮,此后代有才人出,均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独具意义的贡献。总的来说,老师认为北大人就是要有远大的格局,为社会做贡献;同时要学会引领,学会创新。

而现今北大人的北大精神似乎有所缺失或需要重新定义。老师谈到,在这个浮躁的大社会背景下,很多北大人的社会责任感似乎有所降低,也不太注重追求卓越,而是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个人工作和前程等方面,成为钱理群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沉重压力下,年轻人的这一选择趋势也是情有可原,但老师认为这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而只是主流发展的一时偏离。试对比物质文明更加高度发展的美国,即便是被称为物欲横流的美国社会也并没有这么浮躁,还是有很多人在进行着自己执着的追求。他认为北大有一段时期对于自己独有的文化保留不够,像许多学校一样将精力过多集中于某些项目方面,而模糊了北大自身的特质。目前的发展有所好转,但还需要慢慢实现对北大精神的回归。老师表示,随着国家的迅速发展,社会差距加大,人民心里出现的不平衡、浮躁是这个历史阶段特有的情绪,在这个阶段,北大更加需要培养出一批沉静的、有着长远目标的人,贡献出作为北大人的价值。

在海闻老师看来,社会上还是需要有人有执着的追求和崇高的使命感,否则谁来承担起社会责任呢,社会发展靠谁推进呢?并且倘若有使命感的人没有得到最好的教育,而得到最好教育的人却没有使命感,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公平的。因此每一个北大人都需要明白:北大不仅是光环,也是一种责任。北大人不能只是随波逐流,像常人一样的追求,而应常常思考自己应该如何“与众不同”。当我们踏入社会,为作为北大人而骄傲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即便在普通岗位上也应当做到自律,做到引领,做到一举一动都会让别人感叹:不愧为北大人。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朗润之声》访谈,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电话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